复读和读专科哪个好
让我们忘掉矩阵图,忘掉那4个象限,作为父母只需要问孩子对这个分数是否甘心,想不想再提高一下自己的分数就行了。
如果不甘,但是又害怕高三整个压抑的气氛(哪怕隔着20年的岁月,我还能清晰的感受到,高三里那能拧出水来的沉闷),父母这时要做的是打消孩子的顾虑,帮他做好心理建设,掌握压力的程度,准备重新迎接一次高三的洗礼。
如果认了,要么去个不理想的学校,要么去搬砖,路是自己选的,也得自己走,将来不要埋怨爹娘没给机会就行了。
高考志愿填报--复读篇
所以复读班的二本升学率基本都是90%以上的,它里面本来就有一半以上是考上二本的学生,还有的就是差几分十几分而已,最大的也就差个40分,就是这样可怕的一群人构成了复读班,复读班人数那叫可怕,一般复读班4个班,复读班都是大班,平均每个都是110个人左右,好一点都是120人,那桌子都是连起来的,过道特别小,你能从网上看到,复读班4个,也是400多人,这样一群可怕的人,也就400多人,但是为每年二本上线居然能贡献了400个指标。
复读和读专科哪个好 该怎么选择
我们也不是省会城市,大部分的指标都被省会城市占了,即使我们当地排名第二的高中,每年能考上二本的整个学校都没有100人,一个学校每年考上二本的就几十个,超过100个二本那是要放鞭炮庆祝的,这是排在当地第二好的学校了,就算我们学校,真正考上的也就几百个,一个班一般80个人,二本的考50个,5个班也就200多个,加上奥数班5个班,300个,一共下来500个二本,其他的十个班,老师的任务可轻松了,他们的班一个班的指标就不超过5个就算完成任务了,考上一个二本那就算完活了,那些学生就是走过程的,所以加起来也就不到600人能考上二本,全校应届高考生一年1600来人,只有不到600人能考上二本,你要知道,这可是我们当地最好的高中,但是呢,对外的宣传的都是二本上线1000人左右,这中间差着400人呢!
你一定很好奇中间那400人是怎么多出来的吧?
对了,那400人都是复读生,那些年,升学艰难,全省平均录取比例十比一啊,十比一, 真正的十里挑一,对于我们这样最好的学校而言,二本真正的升学率也不到40%,这是当地最好的学校了,排名第二的高中居然每年连100个二本都考不到你敢信?
所以,对大多数考的不好的考生或者专业报的不好的考生而言,摆在面前的大都是去复读,复读不是你想复读就复读的,去复读的时候你才发现:
来复读的更是精英中的精英,怪不得复读班升学率那么高,你要知道,能进复读班复读的都是紧挨着二本线的,复读班的规定:
超过二本线的来复读不要钱,低于二本线的按分数收钱,每低一分100块钱,这还是有要求的,最多低40分,也就是4000块钱,也就是说去复读的最多只比二本线低40分而已,想想可不可怕?
10年前花4000块钱去复读,只是因为比二本线低了40分?大学一年的学费才4000块钱,你要是分数还低,你连复读的资格都没有。
上专科还是复读好
这样的班里你愿意去尝试吗?压力那是绝对的压力,毕竟,你身边坐的的前后左右那都是当年已经考上了二本的,只是专业没报好或者学校专业不满意又来的,可不可怕?
复读班给了那些不管是没考好,还是专业不理想,学校不满意的考生机会,我在这样的复读班呆了两年,我在应届重点班呆了三年,这共同构成了我五年高中的生涯,但是复读生活并不美好,可以说是可怕的,那里是真正的做题机器,那里的学生只为考试而存在。
上专科还是复读好
应届1600人考600个,复读班考400个,这总共加起来的2000考生共同组成了当年那1000个左右的二本上线人数,这才是当年高考我们面临的真相。
复读,不是你想复读就复读的,你想复读的标准是比二本线低40分以内,低40分那当年是要花4000块钱才能复读的,要知道高中的学费一年才800块钱,高中正儿八经的学费一年800块钱而已,大学的学费一年才4000,复读只不过比二本线低了40分,却要花4000块钱才能复读,比上大学都难,低过40分那就不是钱的事了,各种托关系找人花钱都不是小钱。
上专科还是复读好
不理想的现状是偶然因素造成的,还是必然因素造成的呢?
考试当天恰好身份证过期,这就是偶然因素。每到考试就怯场,真实水平发挥不出来,这就是必然因素。
不理想的现状,是自身原因造成的,还是环境原因造成的呢?
自身基础不牢固,不具备考高分的能力,这就是自身原因。刚过去的那三年,动不动的就居家隔离,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改观,这就是环境原因。
这里的分析也要真实客观才有意义。
此番操作,谓之曰:认识自我。
综合上述两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矩阵
由此构成4个象限:
由于偶然因素造成的大分差,也就是A象限,比如考试前突然生病导致分数不理想。这种情况下建议复读重考,来年的结果大概率是能考出必今年强很多的结果来,从而升入自己心仪的学校。
由于必然因素造成的大分差,也就是B象限,比如没有认真复习,考前一直处于放羊躺平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建议慎重的决定是否要复读,如果不能改善自我学习的状态,就算是再来一年,依然考不出什么好成绩来。
由于必然因素造成的小分差,也就是C象限,比如前三年备考前的口罩影响,这种情况下如果分数差距不大(小于20分)。对于顶级院校来讲,也就是北大和人大分数线的差距,如果就要上北大,那就去复习一年。剩下的985/211中能拉开的差距不太大了,放到二本院校中差距就更加不明显了,没必要再浪费一年时间了。
由于偶然因素造成的小分差,也就是D象限,比如考试中有只苍蝇一直在脑袋边嗡嗡嗡的飞来飞去,这种就完全没有必要再复习了。来年是不会有苍蝇了,但是没人敢保证不会有蚊子,既如此,那就坦然的接受这次人生意外吧。
上专科还是复读好
最关键的是考生自己是怎么想的,别人想再多也没用,毕竟高考还是要考生自己进去。
还是结合4个象限,分析自己的具体情况,无论是分差大小,无论是偶然还是必然,一旦决定了复读一年,要是没拿出半条命去拼的劲头,那么再复习一年意义也不大!
我有同学一年下来涨了180多分,也有同学没涨几分,还有不去去年的,更多的是一年涨了50-60分的,那这差距怎么来的呢?就是从那半条命来的!
考生自己不想复习,就想去社会打工,爹娘硬押到复习班坐一年也是白搭。
考生就是要再拼一个无悔青春,就算基础差也能从专科的分干到二本里面。
差的就是那半条命!差的就是主观能动性!
上专科还是复读好
无可否认高考是考生的事,但在我们国家也是家长的事,也是整个家庭的事。基于上述矩阵分析,看看自己的孩子位于哪个象限之中。
我本身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如果我的孩子考差了想要复习一年,我会结合这4个象限的不同状况,帮助他分析并做出决策的。但是无论最后他最终选择什么我都会支持他的,相信这也是绝大多数中国家长的心理吧。
孩子要进步,父母求之不得,拿出全部家当也得给与成全;孩子自己泄气了,父母紧着给打气,为的就是不让孩子一朝之错耽误半生。
中国的爹娘,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