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招生报名时间(网上报名入口)

个人学习 13 0

2023年招生报名时间

具备优惠加分及优先录取资格的考生需按要求进行申请,未申请或资格审核不通过的,不具备优惠加分或优先录取资格。

(一)申请优惠加分的程序

申请优惠加分的考生,在报名资格初审时如实填写《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报名有关资格申请表(草表)》交报名点,并在网上报名时进行申请。因填写不实或填写错误所造成的问题,责任由考生自负。考生须按照有关要求提交相关申请,逾期不提交的不再予以审核。

1.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简称“三侨”),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烈士子女需要在报名资格初审时向报名点提出申请。提交申请后,三侨考生按省_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到户籍地_进行审核;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烈士子女到当地(户籍地或档案所在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进行审核。

2.少数民族自治县(含民族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和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青年要在报名资格初审时向县级招生考试机构提出申请,由县级招生考试机构负责审核登记。

根据河北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加分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冀教学〔2019〕36号)精神,少数民族自治县(含民族县)的少数民族考生,须在户籍所在县参加高考报名,且考生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阶段连续3年完整户籍、学籍并实际就读,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方具备少数民族加分资格。

3.农村独生子女考生须按照报名点规定的时间,将经县(市、区)、乡(镇、街道)两级卫生健康机构审核盖章的《河北省农村独生子女审定表》交报名点。

(二)申请优先录取的程序

申请优先录取的考生,需按照要求在网上报名时申请或按照有关文件执行。其中,符合军人子女、公安英模、因公牺牲公安民警和一级至四级因公伤残公安民警的子女以及5A级青年志愿者等考生不在网上报名时申请,以相关部门提供的名单为准。残疾人民警察、退出部队现役考生在报名资格初审时如实填写《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报名有关资格申请表(草表)》交报名点,并在网上报名时申请。

1.符合军人子女优待条件的考生,资格审核和公示工作按照《河北省招生委员会关于做好在河北省参加普通高考的军人直系子女录取优待工作的通知》(冀招委普〔2014〕5号)执行,以相关部门提供的名单为准。

2.符合公安英模、因公牺牲公安民警和一级至四级因公伤残公安民警的子女优待条件的考生,资格审核和公示工作按照《河北省公安厅 河北省教育厅转发_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子女教育优待工作的通知》(冀公办发﹝2018﹞97号)执行,以相关部门提供的名单为准。

3.经共青_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系统认定,获得5A级青年志愿者的,以相关部门提供的名单为准。

4.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人民警察按有关文件执行。

5.符合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及其子女优待条件的考生,按照有关文件执行。

2023年招生报名时间

2023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包括报名资格初审、网上申报、资格审核、现场确认、交费等环节。考生须于2022年10月27日9时至11月13日17时期间完成报名(具体时间向当地咨询)。报名结束后不再安排补报名。

1.报名资格初审。考生应按照报名点安排,持规定的有效证件(证明)到指定报名点进行报名资格初审,填写《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报名登记表(草表)》《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报名有关资格申请表(草表)》等表格。报名点对通过报名资格初审的考生进行身份证基础信息(包括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出生年月和身份证照片等信息)采集,同时进行普通高校学籍信息核对。

2.网上申报。报名资格初审完成后,考生应登录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或通过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官网右侧导航栏的“普通高考信息服务”进入),进行网上申报。

考生首次登录须修改初始密码(为身份证号后八位),登录密码用于报名系统登录、报名信息查看、成绩查询、志愿填报、录取结果查询等。考生设置的密码要有一定强度,不要过于简单。考生要牢记登录密码并妥善保管。因考生个人保管不善造成的一切问题,责任由考生自负。遗忘密码的考生持本人身份证到报名点进行重置。

3.报名资格审核和现场确认。资格初审和网上申报完成后,考生须持身份证等有效证件(证明)和相关材料到指定地点进行报名资格审核并完成图像采集和信息确认等工作。报名登记确认表必须由考生本人签字确认,不得由他人代替,签字确认后信息不可变更。如因考生个人原因造成填报信息错误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4.交纳报名费。考生完成信息确认后,按要求网上支付报名费,支付成功即报名完成。未交纳报名费的考生,报名信息无效,已交纳报名费的不再退费。

报名流程图

2023年招生报名时间

(一)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及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的考生;

(二)参加对口招生全省统一考试的考生;

(三)参加保送生等提前单独招生的考生;

(四)报考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考生;

(五)参加高职单招、残障单招、消防单招、职教师资单招、“3+4”对口贯通等经教育部和我省批准的普通高校单独考试招生的考生;

(六)其他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或备案的考生。

报考高校少年班的考生,待相关高校确定合格名单后,再单独组织报名。

2023年招生报名时间

为便于高校招生各项工作的统筹推进,对三个专项计划和免费医学定向计划的资格审核,我省采取集中预审核办法。即考生须在报名期间提交相关申请,市、县两级招生考试机构按照2022年有关规定进行预审核,逾期不再办理审核手续。其中,免费医学专科定向计划招生有关规定以当年我省公布的相关文件为准。

待国家2023年相关文件公布后,将预审核结果予以公示。如国家2023年相关文件对考生报考资格进行了调整,我省将按照国家最新文件规定执行。其中,高校专项计划公示名单,以“阳光高考”平台申报通过后的为准进行公示。

流程如下:

(一)报考三个专项计划应具备哪些条件?

1.国家专项计划申报资格

(1)在户籍所在县(市、区)报名,并符合2023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2)本人具有实施区域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

(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市、区)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申报国家专项计划须同时具备以上3项条件。

国家专项计划实施区域:

石家庄市:赞皇县、灵寿县、行唐县、平山县;

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

邯郸市:大名县、魏县;

邢台市:广宗县、威县、新河县、巨鹿县、平乡县、临城县;

保定市:涞水县、阜平县、唐县、涞源县、望都县、易县、曲阳县、顺平县;

张家口市:宣化区(仅限原宣化县区域)、万全区、崇礼区、张北县、康保县、沽源县、尚义县、蔚县、阳原县、怀安县、赤城县、涿鹿县赵家蓬区;

承德市:承德县、平泉市、隆化县、滦平县、丰宁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沧州市:海兴县、南皮县、盐山县;

衡水市:武强县、饶阳县、武邑县、阜城县。

2.高校专项计划申报资格

(1)在户籍所在县(市、区)报名,并符合2023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2)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

(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市、区)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申报高校专项计划须同时具备以上3项条件。

高校专项计划实施区域:

石家庄市:赞皇县、灵寿县、行唐县、平山县;

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

邯郸市:大名县、魏县、广平县、馆陶县、鸡泽县、肥乡区、涉县;

邢台市:广宗县、威县、新河县、巨鹿县、平乡县、临城县、南和区、任泽区、内丘县、临西县;

保定市:涞水县、阜平县、唐县、涞源县、望都县、易县、曲阳县、顺平县、博野县;

张家口市:宣化区(仅限原宣化县区域)、万全区、崇礼区、张北县、康保县、沽源县、尚义县、蔚县、阳原县、怀安县、赤城县、涿鹿县;

承德市:承德县、平泉市、隆化县、滦平县、丰宁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宽城满族自治县、兴隆县;

沧州市:海兴县、南皮县、盐山县、献县、东光县、吴桥县、孟村回族自治县、肃宁县;

衡水市:武强县、饶阳县、武邑县、阜城县、故城县、枣强县;

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

3.地方专项计划申报资格

(1)在户籍所在县(市、区)报名,并符合2023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2)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的户籍在实施区域的农村且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

(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市、区)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申报地方专项计划须同时具备以上3项条件。

结合我省实际,确定地方专项计划在我省实施区域为县〔含县级市和自2014年起经_批准的县(市)改区〕。

根据教育部规定,从2023年高考招生起,往年被专项计划录取后放弃入学资格或退学的考生,不再具有专项计划报考资格。

(二)报考免费医学定向计划应具备哪些条件?

1.在户籍地县(市、区)报名,并符合2023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2.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须在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

申报免费医学定向计划须同时具备以上2项条件。

2023年招生报名时间

在我省长期居住并具备报名资格的港、澳地区居民凭香港或澳门居民身份证和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_港澳居民居住证),台湾地区居民凭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_台湾居民居住证),在居住地市级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名点报名。

在华取得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凭在有效期内的_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在居住地市级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名点报名。

2023年招生报名时间

考试类型包括“统考”和“对口”。“统考”与“对口”两者不能兼报。

1.统考

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及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的考生、需要通过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或备案的考生均选择“统考”,如:报考保送生、国家体育总局组织文化考试的体育单招、消防单招、残障单招或职教师资班等。

统考报考类别分为普通、艺术、体育。

(1)普通

拟报考非艺术体育专业的考生报考类别应选普通。报考普通类的考生不能兼报艺术、体育类。

(2)艺术

拟报考艺术专业的考生报考类别应选艺术。未按艺术报名的考生不能参加本年度艺术类专业考试及录取。

(3)体育

拟报考体育专业的考生报考类别应选体育。体育专业考试实行全省普通体育类专业统一测试。未按体育参加高考报名的考生,不能参加本年度我省普通体育类专业测试及录取。

艺术及体育招生的有关要求详见艺术类和体育类专业招生有关文件规定。

2.对口

参加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全省统一考试的中等职业学校及技工学校毕业的考生应选择“对口”。

对口报考专业类分为旅游类、财经类、农林类、畜牧兽医类、机械类、电子电工类、建筑类、计算机类、医学类、学前教育类。考生只能选择与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所学专业相对应的对口专业类。报考机械类、农林类的考生还须选择测试项目。

2023年招生报名时间

(一)报考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及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以下简称“统考”)应具备哪些条件?

1.具有河北省户籍的中国公民,或教育部规定的港、澳、台地区等非我省户籍人员;

2.遵守_宪法和法律;

3.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含应届生)或具有同等学力;

4.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

(二)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全省统一考试(以下简称“对口”)应具备哪些条件?

1.具有河北省户籍的中国公民,或教育部规定的港、澳、台地区等非我省户籍人员;

2.遵守_宪法和法律;

3.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含中等师范、职业高中及其他中等专业学校,下同)和技工学校毕业;

4.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

(三)外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我省参加高考应具备哪些条件?

在我省就业的外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参加我省高考报名,除具备上述相应报名条件的基础上,还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在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经常居住地(居住证所在市)接受高中段教育,至毕业时具有两年(含)以上连续就学记录(不含高中毕业后复读时间)和学籍;

2.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居住证、就业创业证(或就业创业证电子凭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

随迁子女考生须在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居住证所在市级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名点报名。如考生在户籍省和我省均参加了高考报名,一经查实,取消在我省的报名资格。

2023年招生报名时间

网上报名时间为2022年10月5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2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

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考生报名时只能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

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填报志愿并选择报考点。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凡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通过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招生单位官方网站等方式,主动了解考试安排、防疫要求等事项,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网上报名时间充裕,建议广大考生合理安排报名时间,避开报名初期、末期高峰,避免网络拥堵影响报名。

2023年招生报名时间

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确定并公布。

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工作人员,根据核验工作需要,按要求应当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等,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自行承担。

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