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适合我的考研院校(中国考研网)

个人学习 8 0

考研择校择专业保姆级自测帖

通过第一步缩小范围,大家心理应该对于想要选择的专业和学校大致有了个数,接下来可以参考其他因素将择校择专业进一步锁定。

我身边有一个学弟,出于对历史学的喜欢,再加上曾经有过调研村史的项目经历,最后报考了某历史学为强势学科的985院校,并且成功录取。所以有兴趣爱好的同学可以看看有没有对应的考研专业之类的。

推荐新一线城市或者沿海地区,诸如杭州,合肥,青岛之类的。这类地区的院校一般经济发达,就业和导师等各种资源不会差到哪里去。

查看教育部学科评估,对择校有一定参考作用。以外国语言文学为例,如下图,一般B类以上学校的学术资源对于想做科研的学生来说会比较好满足。

适用于已经确定专业但是还不能确定学校的同学。可以选择查看心仪院校的研究生招生网站查看统招名额,报录比,录取分数线,各科的分数线,综合成绩的计算方式,进入初复试比例来判断该学校的竞争激烈程度。另外还可以先通过查询经验贴了解一下学校真题的题目类型和难度,看看是否适合自已。

诸如学校住宿环境,生活条件,奖助学金制度之类的。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读研的感受,因此可以参考一下。

测试适合我的考研院校

在以上逐渐锁定院校专业的过程中,少不了信息的搜集。这里我还帮助大家总结一些搜集信息的渠道

研招网是你考研整个过程都需要用到的网站,中国教育在线真的很好用,基本上很多信息包括招生简章,历年国家线等等可以直接在上面找到(果然官方的才是最牛逼的!!!)

学科评估可以在这上面找到

有些学校会在复试前后公布录取名单,大家可以通过这个看一下进复试的分数线,及时记录(有些学校会在后期删掉的),另外就是参考书目,甚至真题可以在这上面找到。比如暨南大学,每年真题都会公布在官网上。还有些学校研招办可以出售历年真题,可以咨询问问

好啦,不知不觉又写了这么多,希望各位能能多多点赞收藏,收到大家的反馈我也能多多输出干货。另外我在个人平台(见主页介绍),推了很多身边同学的经验帖,其中不乏各类专业学校的帖子,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来工-主-号看看哦~

测试适合我的考研院校

第一:了解自己院校层次,选择目标院校层次一般而言,考研都是往更高的层次院校报考的,跨一到两层。

第二:考虑自身因素如果你的学习能力特别强,那么就可以往层次高的院校报考。但如果学习能力一般,则最好选择本校,或是水平跨度不太大的院校。所以,自己的学习能力如何,大家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第三:院校专业强不强。

考研选择学校:一是要先确定报考专业;因为报考专业会直接影响报考的学校的选择。二是确定报考学校档次;根据自己的实力,综合评估一下自己的能力,切忌盲目。三是确定报考城市;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力,综合评估一下自己的能力,切忌盲目。

注:考研辅导可以选择新东方。新东方考研辅导很多网课质量很高。按照课程类别分为全程班、直通车、无忧计划等。新东方在线网课课程涵盖了出国考试、国内考试、职业教育、英语学习等类型。完备的课程体系,解决考生考研各个阶段的备考需求。

测试适合我的考研院校

注意,这里是录取分数,不是复试线!!!有些专业的复试线是学校划的院线,这里一定要去看各专业实际进复试的最低分,在复试名单上能找到。

这个主要是看专业分的高低,参照公平性这一条的专业课是否压分。合理范围内的压分,绝对分数低了不会影响在同样报考该学校该专业的考生竞争,但是会影响调剂,毕竟你的总分就会和人差了20分。还有也要看看其他科目,比如加入录取里数学清一色130以上,你如果是数学渣渣,就得注意了。

测试适合我的考研院校

一些高校会在招生季组织宣讲会,这是我们了解考研学校情况和交流沟通的好机会。通过参加宣讲会,我们可以听取学校的介绍,与学校老师和学长学姐互动交流,提出问题并获取答案。此外,一些院校也会进行面试测试等环节,这是我们展示自己能力的重要机会。面试环节能够更好地检验我们的学术素养、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

虽然排名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但它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我们可以查阅各种考研排名榜单,如中国大学排名、专业排名等。这些排名榜单基于多个方面的指标,包括学术声誉、科研水平、教学质量、就业率等等。通过比较考研院校的排名,我们能够初步了解不同院校的整体水平和优势。

总之,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院校需要我们全面地评估自身实力、广泛搜集信息、参加招生宣讲会和进行面试测试,最后结合院校排名进行比较。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系统的测试,我们可以选出适合自己的考研院校,为未来的深造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考研等内容,可以在下面预留相关信息,将为您提供报名时间,考试时间、报名条件、择校择专业等更多有用信息!

测试适合我的考研院校

这个问题旨在明确自身需求,这个需求不仅仅是大家的考研目标,也是考研的自驱力来源,现在我就来根据每个选项来说说对应的赛道选择。

a选项:有名校情结的同学在择校方面可以直接锁定范围,首先是985院校,一共是39所,其中除了5所985院校中国海洋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剩余34所是考研自主划线学校。他们分别是

双一流大学的名单除了包括上述所有985之外,还包括3所211大学,分别是新疆大学,云南大学和郑州大学。

通过缩小择校范围再综合诸如地理位置,学校资源等其他因素,确定自已想选的院校。至于专业,如果只是单纯的想上名校,对于专业并不是太在意,可以去搜索所确定名校的所谓”冷门专业“或者”合作项目“,这类通常由于专业很少有人知道,或者由于学费贵,相对来说,竞争人数相对较少,是想要考名校同学的一条”捷径“,这类专业有比如图书管理,词典学等等。如果说对专业还有其他想法,可以参考2-4问题逐步锁定专业范围。

b选项:有热爱领域的同学建议直接选择这一领域的对应专业的强校。这样一来,专业和学校都比较好确定。要知道,研究生是需要针对某一细分领域进行研究的,热爱是能够帮助你很好走完研究生生活的源动力,同时出于热爱/喜欢,在考研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也会更加积极。至于为什么建议选择对应专业的强校呢,因为这样你才有可能获得你所热爱领域的一流资源,从而实现你的热爱。b选项的同学可以直接参考教育部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学科大学名单,从而缩小择校范围,指路链接 :

另外也可以考虑一下中科院的科研院所或者双培项目,比如中科院上海xx研究所等等,这类去处导师的学术资源都异常丰厚。

c选项:c选项默认大家是对于自已以后工作求职有了一个大致方向的,就是奔着找工作去的。那对于这类需求的同学,可以先花个几分钟时间询问身边对应行业或者上网搜索你想找工作的基本门槛,举个例子,我以后想当老师,那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类院校(北京师大,华东师大,南京师大,东北师大,西南大学,陕西师大)和省属师范院校是我的首选,这些学校在教师教育行业相当于一块招牌,至于专业可以选择学科教学,教育学,或者某一学科(英语,物理,化学等)的学/专硕。再比如说,我以后就是想考公,我可以去查询省考国考选调生接受哪些院校的学生,一般来说除了中上流的985院校和省重点大学以外,还有几所特殊的双非院校,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等。

d选项:城市锁定了,择校可以看学校名气,资源等等,择专业可以参考2-4问题进一步锁定。

e/f选项:建议选这两个选项的同学先接着把剩下的看完,再综合思考一下。不过基于现实角度出发,在择校择专业方面这两类同学不管是怎样的需求导向,都建议基于一个利益最大化原则。就是择校择专业尽量以就业为导向,选择具有处于明显经济或者地理位置优势的学校和专业。比如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计算机或者人工智能方向的专业,(卷很卷),但是就业资源真的不比某些92院校差。

这个问题可以帮助自已确定是否要选择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方向,一般来说选择继续本科专业的学习,在专业课上会有一定帮助(只是说可能),因为研究生专业课有60-70%考的是原专业基础,本科就学过的人相比跨专业的人会有优势,可以向本科授课老师咨询专业课,同时本科积累的相关比赛项目在研究生复试的时候也会有帮助。

选项a: 建议参考。本专业看是否要选专硕还是学硕。专硕和学硕的区别如下图。

注意一下,有些工作会要求本硕一致,比如地方考编。另外导师在选择学生一般情况下通常会更加青睐本硕方向一致的同学。选择该选项的同学请直接跳转至.“二 进一步锁定”

选项b,c:可以选择跨专业考研。请跳转至接下来的3-4选题。

选项a :大多数文科生以及文科专业类的同学大学是没有接触过微积分线代之类的数学课,仅靠一年的时间就可以考高分的话还是挺难的。因此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可以直接跳过考数学这一科目的专业,建议专业大类有文学,历史学,法学,教育类,哲学类等。细分推荐专业如下图:

选项b:数学大神们可以看看经济学,管理学,农学,理学,工学类专业,细分专业原谅我不是特别了解,大家可以自已多看看。

选项a:有7个专业初试不涉及考研政治,(但是这些专业会在复试的时候考政治,或笔试或面试,比考研政治应该要简单一点,但绝对会考,因为思想问题是底线,大家懂的),这7个专业分别是 会计专硕,工商管理,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审计,图书情报。

选项b:除上述7个专业外所有专业

一般来说外语指的是英语,根据参加过的各类水平考试判断一下自已的语言水平,初试考研英语有英语1和英语2,英语1要难一点,英语2要简单一点,复试的时候也会考英语口语,可以参考的自已外语水平看看是否报名学硕还是专硕(大多数情况下学硕考英语1,专硕考英语2)还有些专业外语会考日语,小语种,比如英语语言文学,大家也可以通过参考自已的水平然后对照院校的出题难度来确定学校。

测试适合我的考研院校

在经过一和二的逐步洗礼之后,大家应该至少可以确定专业和1-2所甚至3所院校了,其实刚开始可以不用急着死磕某一个学校,(当然你有执念,能够一下子坚定最好),如果不能一下子确定下来某所院校,可以选择在纠结的院校里面按照不同的考研难度或者考研意愿分个档位(通过各种数据进行区分,用excel记录,如下图)

然后先搜集经验贴,找到通用参考书,注意这里的通用参考书是指你意向学校的经验贴里都反复出现的参考书,进行阅读,做好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因为确定了专业之后,虽然学校不同,但是专业的基础知识都大同小异,差别可能就在于细分方向重点不一样。

花1-2个月的时间把这些基础知识,再根据自已的掌握程度和意愿学校的真题难度类型,预估一下自已的学习状态是否能够支撑自已做完这个院校的真题,再来确定学校。相比于盲目的确定学校,我认为根据学习进度和学习状态及时调整目标或许能帮助自已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