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后悔读研究生吗
欢迎读研的同学关注我,读研相关的私信和问题都会回复。
Love and Peace .
————————以下信息一定可以帮助到你
读研相关的任何问题,欢迎咨询,咨询过的都上岸了~
知乎知学堂的考研资料包,想读研的胖友们可以免费领取
关于考研如何选择学校的分析与建议
关于跨专业考研选择专业的分析与建议
关于如何查询目标院校的报录比
关于如何查找专业课真题
关于考研全流程的各个时间节点与细则
关于考研该如何合理规划
关于两个月考研能否成功
关于只有考过研后才知道的一些感悟与忠告
关于考研一定要避开的一些坑,以防事倍功半
关于考研时心烦意乱时,或许能让你心静的一首歌
大专考研究生需要什么条件?
我为什么没有用,技能的提升或名利的获得等标准来评价成长呢?因为只要你学会了正确的思考方式,按照正确的方法,执拗的去做正确的事,任何世俗的成功都是很自然就能发生的。成功,不过是成长的附带效应。可反过来,没有成长,却一心想成功,那是不可能的。
可过去无知的我,竟然把学习看成了一种目的,并为这种目的而沾沾自喜。所以盲目地阅读,机械地体验,却不去思考在这之后自己的路该怎么走。
我没明白,当班干部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提升自己,探索自我;参加社团也不是为了加分,而是为了找到自己的兴趣与热爱所在,并最终指引自己的行为;学语言考证,不是非得出国才有必要,那是为了多打磨一个技能,好在未来多个选择的机会;出去实习,也不是为了一张实习证明,那是为了提前锻炼我们在社会工作、交际的能力,帮我们成长。保持好奇心,尝试新事物,不应该作为行为的目的,它只应该是方法,来助我们找到自己所真正的兴趣所在,或者说想要长期坚持发展的方向。
只是在研究生毕业后我才意识到,自己以前的很多愚蠢都是因为我对学习的认知太低级了,看待问题总是停留在表面,很少触及其本质,也从未尝试去挖掘事物背后的意义。不过,现在回想起来,即使我当时去挖掘也未必会有感悟与收获,因为在那个时候所遇到的问题,也没法用我当时的认知系统来获得答案,否则就不会有问题了。这也是我后来才想明白的,根本途径,是升级自我的认知系统。
读研后我才明白,决定我们人生高度的,不是那些形形色色的方法论和技巧,而是我们对人生规律和事物原则的深层次认知。那什么才是深层次的认知呢?就是那些最基础、最普世的智慧,但却鲜有人能做到的那些道理:积极向上,知行合一,理性思维,深入思考,如何双赢,选择与努力同样重要,成长比成功更有意义,兴趣是最大的动力。你的社会价值决定了你的个人价值,先去理解别人,再寻求别人的理解。
我们最需要习得的,是意识到这些普世智慧与道理的重要性,然后与自身相结合,把自己接下来人生所要坚持的原则,想做的事、要做的事想明白,然后真的要去行动起来,行动起来,行动起来。
现在,我依然会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去不停地尝试,但这次我会多加一份思考,思考尝试之后我能学到什么,跟自己的经历有哪些联系,然后判断哪些尝试我应该执著地去执行;
我依然会去看很多书,但我开始不求数目的多少,我聚焦于去吸收书中能教给我的道理,哪怕一本书我就只记住一句话;
我依然会有困惑与迷茫的时候,我也会用文字记录下来,可不再是为了发泄情绪,而是为了审视自己,去反思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应该如何解决,进而纠正自己,想办法把自己从困境中解救出来,然后继续前行。
成为研究生乃至毕业后,最大的收获在于,我真正明白了什么是主动的学习和有效的学习。
大专考研究生需要什么条件?
如果你一辈子都泡在学校里,不思考不行动,躲在安逸的象牙塔里,那所谓的学历还真不如一张白纸。
这是我读研究生后的最大收获,甚至核心竞争力。
读研的两年时间里,我曾尝试了很多事情。第一次体验当班干部,主动参加各种社团交新朋友,时不时去城市周边没有去过的地方。读书的类型也宽泛了很多,各类题材都试着拿来读。我甚至在研一的时候,为了感受珠海这个城市的氛围,跟着一个同学跑到珠海实习了2个月,凡是新鲜而陌生的,我都选择了大胆地尝试。
就这样,2年间里,我尝试了很多事情。可后来回顾下来,2年的读研生活,并没有让我收获太多。那些新鲜的尝试也都只停留在了表面的体验层面,没有让我深入思考自己的方向应该在哪里。或者说,我还是没明白到底什么才是读研阶段该有的学习模样。于是我还是平平淡淡的毕业,按部就班的工作。可我心里始终浮躁,焦灼,总觉得不满于现状,却又找不到问题的源头。
于是,当时我把问题归咎于我们失败的教育体系,从此再也不迷恋学历的传说,也不再抱有读博深造的想法。甚至觉得自己就是个活生生的教育失败的例子,像是被拿来围观拿来做实验的猴子。
可现在,我终于明白了问题的源头出在哪里。它是我在2年的读研生涯里,都没弄明白的一个最基本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