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法学新生需要做法学题吗
和我们需要做题的目的一样,这套书的设计初衷是帮助学生通过做练习的方式来检测、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案例分析、论述等题型的设计,进一步提高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和开阔学术研究的视野,通过“应试”的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根据出版社所称广大读者的反馈,这一设计初衷较好地实现了:学生通过精心设计的同步练习,更好地掌握了本学科的知识,加深了对司法实务问题的理解,并对一些法学学术前沿问题有所涉猎。
具体来讲,这套书的主要特色表现为:
第一,帮助大家系统掌握本门学科知识。
虽然这个系列定名为“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配套辅导用书”,但在内容上却不是和人大社“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一一对应。
这套书参照法学课程通用教材设计章节体系,每本练习题集的每章下设“知识逻辑图”栏目,提纲挈领地勾画了一章的内容中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体系、结构、逻辑关系,快速记忆本章的核心知识点。
其后设计了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多巧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等常见题型的自测题,突出了本章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并提供了详细的答案分析,从而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考题的不同形态,掌握其解题方法,而且可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综合实战能力。
除每章的自测题外,全书还专门设计了三套综合测试题,学生可以在学完本门课程后自己测验一下对这门课程总的学习效果。
第二,帮助大家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法学专业的学生在经过系统学习之后,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应当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在大多数法学院校学生中的通过率并不高。这也是我们大多数法学学生进入大学后深深的忧虑,仿佛总是有一座大山在上面,你不知道你能不能或还需要多久才能翻过它。
所以,提前在本科学习的时候就先了解一些是有好处的,有助于帮大家明确目标和努力方向。
这套书从历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司法考试)的试题中精选了部分经典的试题,帮助学生在上学期间了解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难度、考查的角度和形式,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准备。
第三,帮助大家准备考研。
法学两大山,一是法考,二是考研。后者比前者可能还要迷茫,因为各学校自主命题,你连题是啥都不知道。
一方面,这套书从一些法学名校(如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的历年考研试题中精选了部分试题;另一方面,这套书专门设计了“论述题与深度思考题”栏目,以拓展学生学术视野,同时,对考研的学生掌握论述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亦有较大帮助。
当然,其选择的真题真实性有待确认,因为绝大多数学校真题都是不公开的。目前流传的均是各学校考研辅导机构整理的回忆版,大家复习考研备考时建议再从各辅导机构入手为好。
第四、通过案例题增加大家的知识应用能力。
法学教育进入了新时代,更加强调法学专业学生对国家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学习和理解,更加强调法律职业伦理的塑造,更加强调法治人才对法治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原来的“司法考试”升级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更加强调对案例分析能力的考查。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案例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回应新时代法学教育的需求,人大社对这套书进行了全新的改版升级。
一方面,新版适当增大了各类案例题型(案例型选择题、案例型分析题、案例型论述题)的比例。
第二章:法学是什么
不难理解苏格拉底之死对于西方法治文明的重大意义:也许法律会一时枉正错直,但在世俗之城里只有一个人人必须遵守的法律,只有在每个苏格拉底都服从法律的基础上,雅典人民才有法治的保障。在这个意义上说,苏格拉底必须死,因为雅典的法律需要生存。所以苏格拉底毅然选择了赴死。
这个故事也引发了关于恶法的效力和守法义务问题。
此时法学尚未独立存在,而散见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文学作品之中。
中国法学创新网触屏版
最后,我们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大学读法,平日里须要做题吗?
以学长个人的学习经历来讲,我本科学习时是没有买什么习题来做的,但我复习法考、复习考研时均是做过题的。
在我看来,做题的中主要起到检测与巩固作用。看完题之后往往会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这是只看教材达不到的深度。
当然,大家的时间毕竟有限,我专门去试了试,以《合同法练习题集》第一章“合同与合同法概述”为例,光做完选择题也需要近半个小时。如果你心浮气躁,匆匆做一遍也没有意义。
法学其实不需要你精准的掌握什么知识,你只需要理解就可以了。所以对其中的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你没有必要去背,它是考研才需要做的。
我找到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习题集里出的题目大多都是重点,你不用像中学生那样去做一遍,只需要看就可以了。看的目的是,检测自己对题目中提到的重点有没有理解,如果理解了,即可放过,没理解你就标记一下,重新读一遍教材的相关内容或看看答案理解了就行了。达到这种程度学习效果已经非常好了,这套题就可以应用的也就很有价值,真正去做题这个事情不必太严苛。
本科阶段,注重理解,广泛涉猎。
背书,考研时候再背;
做题,法考时候再做;
应用,可以多看实务案例。
这是“法学教科书评测系列”第十二篇文章。
“法学教科书评测系列”文案将分为两步推进,第一步现在正在进行,即通过建立“法学教科书数据库”为大家梳理各个出版社已经出版了哪些法学教科书,第二步我们将为大家详尽对比每一科多种教材装帧设计、内容编排、语言行文、阅读观感等各个方面的差别,更客观地展现每一个版本教材的优劣,方便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教科书,为大家的法学进阶之路助力!
学了法学真的很后悔
2021年,人大社组织对法学练习题集系列进行了新一轮升级,首先是外观设计上的改变。
凡本系列再更新的书目,均由原来的深蓝色换成了现在的紫色,显得更为简约和高级,我个人是更喜欢了。
目前已更新为紫皮的最新书目如下(截至2023年3月)——
其余尚未更新的科目仍采用原来蓝皮书的设计。
当然,本次升级的绝不仅仅是外观,以下为大家介绍本系列教材的主要特点。
学了法学真的很后悔
摘要:对于我国当代法学而言,有必要重新审视法学这门学问的性质。在罗马法上,所谓_法学_事实上是指_法的领域的实践智慧_,即,追求正义之事、避免不正义之事的技艺。而中世纪及近代法学与古罗马法学有很大的不同,它是_大学的法学_,大学提高了学者在塑造法律中的作用,使法学教师成为_真正的规则_的解说者。不仅如此,大学还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法学知识生产与传播的机制,其总体风格就是_理论化的法学_,使之愈来愈趋向_科学化_。到了19世纪,法学家们甚至力图建构出像_门捷列夫化学元素表_一样精确、直观的法律公理体系。但这种_法律公理体系之梦_在法律实践上是行不通的。实践性构成了法学的学问性格,法学应当回归实践之学本身。
学了法学真的很后悔
古罗马晚期,伊纳留斯(伊尔内留斯是11世纪末、12世纪初的法学大师,他被誉为是_法律之光_,引领了中世纪罗马法的复兴。他出身于文法教师,以三艺为知识背景,为法学脱离修辞学,最终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基础。)发现了古罗马法即《学说汇纂》的权威版本。带回了博洛尼亚大学,主要对其进行注释工作(行间注、页下注),古罗马法复兴运动开始,后续发现了评注法学派、意大利风格、法国风格、德国风格。
特点:
1.世界第一所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神学系、医学系、法律系)
2.进行古罗马法复兴:作为大学教学活动的法学(法学的第三种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