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生考研是什么样的体验
1.河南大学
这一所河南的双一流高校,历年来都接受专科生报考,今年也不例外。每年都有专科生上岸,据说复试是匿名的,丝毫不歧视。牌子也很响,对于专科生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2.河北大学
河北大学是综合性大学,实力强大,在河北省排名很靠前,就业也算有保障。而且开设的硕士点很多,基本上你想考的专业,这里都有。
3.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师大位于大连,风景秀丽,经济也不差,毕业之后留在大连工作也是不错的选择。辽宁师大开设的硕士点很多,毕竟是师范类院校,文科类专业多,所有专业都接受专科生报考,不想考数学的小伙伴可以把这所作为备选。
4.西北民族大学
科目基本偏文科,文学类的居多。西北民大主要是地理位置不占优,专科生想考的话,还是挺友好。想考研又不敢考特别好学校的同学,可以考虑下这所。
大专生考研好还是专升本好
决定考研的时候还在厂里上班,10月份报名之后才开始准备。这次也没打算考上,只想亲身经历一下考研过程,然后再做打算。
第一次备考非常迷茫,只知道考两门专业课和两门公共课。政治、英语考哪些内容,题型是什么?不知道。甚至不知道英语要不要考听力。专业课的参考书是什么?不知道。
三连不知道,而且不知道找谁问。这也是专科生考研的一大弊端: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少。周围同学没有考研的,跟别人说自己想考研,除了用“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眼神打量你之外,提供不了有用的信息。
下班去网吧查信息、找资料,花了大量精力才知道专业课的参考教材,买来厚厚的教材开始啃。我不喜欢原来的专业,考研选择了一个喜欢的专业,从“10”(专业代码前两位)跨到“07”,并且跨学校、跨地区,实实在在的“三跨”。现在想想当时也是不知天高地厚,无知者无畏。
糟糕的学习环境是另一个弊端。当时住在工厂提供的宿舍,下班后在宿舍学习。工友们在宿舍玩游戏、看电影、聊天、打牌,每天都很热闹。即使不跟他们一起玩,我在一旁也根本学不进,太吵。一个多月只看了几页书,而且看了后面忘了前面,约等于没有看。
以这样的条件去考试,结果可想而知,初试成绩惨不忍睹。但是经历过一次,我就知道自己差在哪里,也想好了该如何弥补。我还年轻,想再试试。我给自己三年时间考研,如果还考不上,说明自己不是这块料,该干嘛干嘛去。
大专生考研最稳的学校
云南没别的说的,就是美,旅游景点多。来云南上两年学,可以把周围大理、丽江、成都、重庆转个遍。不要以为二区的学校排名就一定低,实际上二区也有很多好学校,比如广西师大的排名就高于河北师大、河南师大。
云南农业大学不乏像马克思、社工这样的硕士点,但是大部分都跟农林相关,而且由于位于云南,也开设了一些民族相关的硕士点。竞争必然不大,但是学了农业林业之类的专业得想好出来之后干点啥。
大专生考研最稳的学校
这个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很难。对考研来说,决心和毅力付诸实践就是:早上6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每天学习12小时以上;夏天没空调也能学得进,冬天早上没暖气也能起得来;这样坚持半年到十个月。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到。
以纸质学习资料为主,利用好电子设备——手机可用来刷单词或听网课视频,不要刷剧打游戏,时间白白浪费掉,如果你自制力差的话,手机、平板尽量收起来。
能去图书馆或考研自习室学习,就别在家或宿舍里学。一个相对安静又有学习氛围的环境对于考研复习实在是太重要啦!大家都在学习,你就不好意思吃零食、玩手机啥的,当年我自习的那个大教室,坐一二百号人,居然没声音,那个自学氛围真是好,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激励你。还有:
1、不会整天看考研经验贴,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一定要找到适合你自己的复习方法。
2、不会太依赖政治别押题卷,会先把选择题搞好。
3、考研英语别总想着技巧啥的,没基础没实力啥都白搭,老老实实背单词、做阅读去,偷机取巧在英语这儿行不通!
4、考前(12月份)别光背政治,专业课要多留时间!
5、考研英语把真题当教材,完全吃透了,再练模拟题,实在没时间,模拟题可以不做。
6、及时关注学校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别傻乎乎地考试范围和重点都整不明白。
7、选择学校时,对于那些有压分、复试晚、不保护一志愿等“黑历史”的学校要慎重选择。
8、不会再熬夜、少玩手机、少追剧。
9、不再总跟别人比进度,动不动就心态崩了,要保持和心态。
10、复试前除了练口语,把导师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也研究研究!
祝考研成功上岸!一战成硕!加油!
大专生考研最稳的学校
第二次考研打算全力以赴,破釜沉舟的那种。
工作对备考的影响很大:学习时间不充足、学习环境不好、信息获取不及时。我就辞了职,在一所大学附近租房子,做了校漂。
做校漂全职备考,可以弥补在职备考的各种弊端,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没有收入,经济压力非常大。这个两难的抉择,也是很多专科考生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辞去已有的工作,放弃稳定的收入,做一件风险很大、结果未知的事情。
为了缓解全职备考期间的经济压力,我拿出所有的积蓄交房租、买书,很快就花完了;然后跟家里要、跟同学借。要钱的时候心里还是挺难受的,跟我同龄的已经挣钱养家了,我不但养不了家,还要向家里要钱。但是没办法,我能做的只有节俭,非必要支出能省就省。
选学校和专业是很重要的一步,也让很多人迷茫。985不敢想,双非又不甘心,就在211里面选。可是211学校也有上百所,该怎么选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我先定专业,就是自己比较喜欢的那个专业,然后选城市,再看报考要求,筛选出几所候选学校选,再仔细看历年分数线、报录比等详细信息。关于城市,我把范围定在家乡省份、长三角、珠三角大城市这几个区域。把这些城市中的211学校找出来,从招生简章和招生目录里看同等学力报考要求。毕业两年和复试加试两门专业课是基本要求;每个学校还有附加的要求,例如英语四级、本科成绩证明、发表论文、不能跨专业等等。这些附加的要求我都达不到,所以只能找没有附加要求的学校。然后又通过筛选历年分数线、报录比等数据,缩小到两所学校:一所老家省会的学校,一所长三角的学校。这两所学校排名相近,每年的分数线差别也不大。想去离家远的地方看看,最终就选了那所长三角城市的学校。
学习环境和学习时间,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必要辅助,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学习本身。我报的是学硕,两门公共课(政治、英语)加两门专业课,没有数学。根据各门课的特点,我给自己制定了长期、短期各种学习规划。长期规划包括:两门专业课用五个月学完第一遍;英语用三个月时间把考研高频词背一遍,期间做一些模拟题;政治前三个月偶尔看看就可以了
。然后把长期计划细分到每天,例如每天学15-20页专业课教材,每节学完后做一套习题;英语单词每天背50个左右,顺便把昨天的复习一遍等等。当然,学习计划也会随进度而变动,但基本上只会增加内容而不会减少内容。这样每天都有充实的学习内容,不会因没有目标而无所事事。
我当时收集考研信息、制定学习规划,都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如果这些时间和精力能节省下来用在学习上,无疑能够提高学习效率。现在,知乎知学堂官方推出的这个讲座可以做到这些!从考研趋势深度解读、院校专业选择攻略、科学的备考规划一应俱全。政治、英语、专业课各科学习指导,除了线上授课,还有大量考研资料,紧扣考研重难点,全程为你保驾护航,助你成功上岸!(小tip:添加助教老师的联系方式有更多考研资料礼包呢:)
由于跨专业且基础薄弱,每天的学习任务都很重。为了完成计划,每天要学习12小时以上。早上6点起床,洗漱、吃早餐,然后赶往学校,7点前到自习室开始学习。午饭后在校园里逛逛放松一下,然后一直学习到吃晚饭。晚饭后积蓄学到教室关门。回家后,11点左右睡觉。从开始学习到考研初试,差不多十个月左右,经历了四个季节。夏天教室没有空调,三伏天的中午,一边看书一边流汗,有时候汗滴到书上把书都浸湿了。实在太热的时候就去洗手间用凉水冲把脸,稍微凉快点再继续学。冬天早上起床,从温暖的被窝到没有暖气的卧室,是非常困难的转换;即使这样,6点半之前也必须起床。
临近考试那半个月,要学的东西已经不多,剩下的就是查漏补缺。然而精神压力却越来越大,紧张、焦虑也都临近极限。我前排有个学生,是这个学校的本科生,暑假过后就一直在这里学习了。考前两三天的下午,把准考证撕了!我看到后非常紧张,担心自己也做出意外的事情。但是抑制不住胡思乱想,一会想如果我是他我该怎么办,一会想初试那天不去考试去上网会是什么感觉……
还好最终没出岔子,顺利上考场。考政治抱着“决不留空白”的想法,大题尽可能多写,所有能想到的都写上,写得手都酸了。第二科考英语,通过之前的模拟,我知道时间总是不够用,所以放弃题多分少的完型填空,完全靠蒙。因为根据以前的经验,完全蒙能得2、3分,花大量时间认真做也就3、4分的样子。先写阅读理解和作文,然后再做剩下的题。专业课也准备得比较充分,每科都奋笔疾书直至交卷。
考完最后一门走出考场,感觉一身轻松,和高考完的感觉很像ヾ(≧▽≦*)o 考完就快过年了,暂时把学习抛到脑后,快快乐乐地过年。
感觉初试有可能过线,年后就开始准备复试。作为专科生,额外还要准备加试的两门专业课,时间非常紧张。寒假过后,考研的本科生基本不再去那个自习室,而我又拿出初试前的状态来学习。此外,即使初试过线,我也不确定能进入复试,所以还要经常上网关注调剂信息。
开学后不久,初试分数和国家线先后公布。各科均过线,总分超国家线四十多分。但是参考以前的情况,并不确定能进复试。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我果断坐火车跑到学校去。凭着厚脸皮,打听到我的排名很靠后,难以进入复试。来不及伤心,赶紧想办法调剂。一边打听校内调剂信息,一边在网上联系校外调剂。由于行动早,联系到校内另一个招收相近专业的学院,可以校内调剂。校外也联系到一个可调剂的双非学校,而且调剂截止时间在一志愿学校复试之后,也就是说我可以在一志愿学校复试完,再去这个双非学校复试。
校内调剂之后,就开始准备复试。准备各种资料、个人陈述,练习英语口语,另外再把笔试和加试科目挑重点看看,非常忙碌。复试时比较紧张,但是对自己的发挥还算满意。复试中考官并没有提到我的专科生身份,也没有涉及专科考研的问题。加试比初试简单,有把握及格。
复试完一边等结果,一边联系那所双非学校。一志愿学校复试出结果的时间,也是双非学校接受调剂的最后一天。那天相当焦虑,一直在电脑前坐着,不停刷新邮箱等复试结果;另开一个网页打开调剂系统,填好调剂申请,只等着发送出去。如果复试没过,就赶紧调剂。不停刷新邮箱,天都快黑了,复试结果还没出来,我几次想确定调剂,但始终有点不甘心。终于在一次刷新之后,收到新邮件:我被录取了!
终于考上了211研究生,完成了一次重要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