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时
我想,对于这种心流状态,很多人都不陌生,尤其是我们在打游戏、看电影,甚至在学习、考研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不知不觉间 1 小时就过去了。
所谓考研备考时的心流状态,是指我们大脑会长时间专注在考研复习这件事情(看书、看视频、做题等)而不觉得时间流逝,一抬头,1 小时、2 小时甚至好几个小时都过去了。这种复习状态你可能暂时还体会不到,但如果你认真复习的话,后面你会体会到的,尤其是在我们暑假这种全天无干扰的时候最容易出现,这种状态复习效率是最高的。
现在可以报名的学校
不必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别人的看法,真的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
做自己他不香吗?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儿了。
别人不会因为你复习的很差、没有上岸而特别看得起你,也不会因为你复习的很好、一战上岸而心里特别高兴(除了你爸妈及亲友),所以不要在意那些俗人的眼光。当然,在别人看来,你也是俗人,不要也不要刻意去评论别人,对别人形成干扰。
考研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大家都想扎堆去考 985/211 院校。出现这种情况不难理解,毕竟本科是 985/211 的学生,考研不会去读比本科还差的学校,而本科不太好的学生,则想通过考研来「逆袭」。不管本科学校好不好,大家都想通过考研来提升学历、提高眼界、提升自身硬实力以及能找到一个好工作等,那么哪些情况可以选择双非院校,一起来看看。
1、本科院校不太好
如果你的本科读的是专升本或者二三本,基础也相对差,那么建议你考个双非的研究生其实是还不错的,这样你不但可以换个好的平台,而且还可以借助研究生的学校为你带来增值,另外双非学校里也会有比较好的导师,一个好的导师对你的学习和将来工作上能提供更多指导,比如做项目、结识人脉、找到更好的资源等。
如果本科就是双非的话,那么更需要依靠硕士学历来提升自己的价值。因为本科生远远要比研究生多得多,一个双非研究生不管怎么说,也要比双非本科生更具有竞争力的。
2、双非院校中的顶尖一流学科
我提到过,跨专业考研选择一个好的专业更重要。那么跨专业的同学可以选择双非院校中的那些优势专业。比如:
1)东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
东北财经大学的前身是我国「四大财经学院」之一的东北财经学院,底蕴深厚。其应用经济学专业和统计学专业的实力广受社会认可。在教育部第 4 轮学科评估中,东北财经大学的 0202 应用经济学专业得分「A」,位列第二档,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同列。清华、复旦等国内顶尖高校则排在东财的下面。
2)首都师范大学-世界史学
提起首都北京的师范大学,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北京师范大学,很少人会注意到角落里的首都师范大学。北师大太耀眼了,甚至会有人以为首师大是不是北师大的另一种简称。但是,并不耀眼的首师大,并不是北师大的小跟班。这所学校的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和世界史专业非常强悍。
在教育部第 4 轮学科评估中,首师大的教育学和中国语言文学得分「A-」,均排在北师大身后。而世界史学科排在北京师范大学前面。
3)黑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学
提起黑龙江的知名高校,很多人会想到哈工大和哈工程这两所校名容易弄混的大学,很少人会注意到「省字头」的黑龙江大学。的确,黑大也没有那「两哈」耀眼,前者是大名鼎鼎的 C9 ——九校联盟成员,后者是名震天下的哈军工的孩子。但是,虽然名气不如他们,黑大也有自己的独门绝技——俄语专业。
作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的传承者,黑龙江大学的俄语专业非常强悍,其俄语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外面甚至流传着「天下俄语半数黑」的话。来说明黑大在俄语教育领域的实力。在教育部第 4 轮学科评估中黑龙江大学的俄语专业得分是 A.
3、初试成绩不理想,调剂到双非院校
一志愿失败,无奈调剂双非。能够调剂到一个还不错的双非,对于很多本科出身就不太好的同学来说已经算是幸运了。很多同学调剂屡遭拒绝后,基本都是抱着「只要有学校要我就行」的心态。
见过一志愿报的 985,初试 360,复试被刷,最后连学都没得上的。
如果不能接受从 985/211 到双非,那么无非就是两种结果,一种是二战,一种是工作。
可是经过无数师兄师姐的实践,二战并不一定稳妥,很可能考得还不如第一次。而工作的话可能刚毕业 985/211 发的光环还能有点用,但是工作几年之后,再光辉的本科院校出身也不如双非的研究生院校出身,因为人家学历摆在那里。
如果能克服自己心理因素的话,建议还是去双非吧,毕竟研究生学历确实要比本科生学历强。
二、双非院校中比较好的院校和专业推荐
1、计算机专业的双非院校选择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和重庆邮电大学,这两所双非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评 B+,是双非大学中最优秀的!全国排名在 24~47 名之间。
B 等级是山西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燕山大学、江苏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深圳大学。
以上的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在全国双非大学中是最优秀的,然后是 B-,北方工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工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济南大学、天津工业大学、青海师范大学。
再往下是 C+,沈阳建筑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常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温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青岛大学、西安邮电大学。
2、心理学专业的双非院校选择
比如地理位置好一些在江浙沪的有:
浙江理工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
北方地区,比如:
天津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
或者还有偏远一点的:
贵州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
3、非双一流高校的顶尖学科汇总,建议收藏~~
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虽然没有「名校」的光环,但适合自己最重要。祝愿所有同学都能考上心仪的学校。
最后再说一下,刚开始备考的同学肯定要解决信息缺乏的问题的,毕竟考研也是信息战。通过网课提前了解到考研初试复试的基本信息,是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我想推荐一个合适刚开始备考的北鼻们听的网课!知乎知学堂的!现在还是免费的,内容面面俱到,领到就是赚到!
现在可以报名的学校
考研初试一般在每年 12 月的倒数第二个周末进行;
周六 08:30—11:30:思想政治理论(100 分)或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200 分)
周六 14:00—17:00:英语(100 分)
周日 08:30—11:30:业务课一(数学或专业课一)(150 分)
周日 14:00—17:00 :业务课二(专业课或专业课二)(150 分)
现在可以报名的学校
理工类专业考数一、数二,经济类专业考数三,具体内容分布如下(2021 年数学修订大纲):
数一:高数 60%+线代 20%+概率统计 20%;
数二:高数 80%+线代 20%;(不考概率统计)
数三:高数 60%+线代 20%+概率统计 20%;
和之前相比:
(1)和分数上看,之前相比,高数的占比增大;
(2)从题型上看,选择填空分值大幅度拉高,从原来的 56 分变为现在的 80 分;
英语一:完型 10 分+阅读 A40 分+阅读 B(即新题型)10 分+翻译 10 分+大作文 20 分+小作文 10 分;
英语二:完型 10 分+阅读 A40 分+阅读 B(即新题型)10 分+翻译 15 分+大作文 15 分+小作文 10 分;
英语一难度大于英语二;
政治:马原 24 分+毛特 30 分+史纲 14 分+思修与法律基础 16 分+当代世界经济与形势与政策 16 分;
现在可以报名的学校
很多人不支持做考研计划,我个人是强烈反对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呀。我们不一定非得制定那种具体到每分钟的计划,我们可以在前一天的最后 15 分钟,简单列一下第二天的时间分配和复习的答题内容,总体上做个规划,非常有助于整体复习进度的安排和把控,这样才有的放矢,考研复习才更科学高效。
月计划主要是用于控制复习进度的,很有必要,总体总一个大体上的规划, 肯定不可能完全一致,但月计划很有必要,主要内容就是大体上每科复习到什么程度就好!
很多人会说,做日计划又不可能完全按照日计划复习,毕竟复习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情况,所以不如不做。这个观点在我看来是极度错误的,我们做日计划也是起到规划的作用,总体上安排复习进度,整体把控复习进度。
计划是死的,人是活的,实事求是的做就好了。复盘、做计划都很有必要,直到现在,这两项工作,我每天都还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