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扩招网上怎么报名(自考专升本)

个人学习 10 0

高职扩招网上怎么报名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在我省报名:遵守_宪法和法律;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具有我省户籍,于2019年正式退役的军人;因参加2019年各地市防汛、救灾等工作,错过全省高职扩招第一次报名考试的退役军人,经所在县(市、区)应急管理部门出具证明,县(市、区)招考办审核通过后可以报名。

(二)下列人员不得报名: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因触犯刑律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已参加2019年普通高校各类招生考试并被录取的考生。

高职扩招网上怎么报名

2019年12月14日(周六),各高校统一组织综合测试或面谈。退役军人可免予文化素质考试,由各校根据本校专业培养要求组织测试,依据测试成绩或面谈情况进行录取。对于符合免试条件的技能拔尖人才,由高校予以免试录取。对于取得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生,报考相关专业可免予职业技能测试。鼓励各高校通过联合测试或成绩互认等方式,减轻考生备考负担,增加考生选择机会。具体测试、面谈形式和办法由高校确定,并通过招生章程对外公布。

高职扩招网上怎么报名

(一)加强扩招组织领导。高职扩招是_、_抓“六稳”、促“六保”的重要举措,对实现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校要统筹做好本地疫情防控和高职扩招工作,确保广大考生、涉考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主动作为,努力完成今年高职扩招社会人员专项招生工作任务。

各招生院校必须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的高招扩招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调度指挥,协调、处置考试招生相关工作,确保平稳顺利。各招生院校要制定周密细致严谨的扩招工作方案,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强化监督。

(二)加强考试招生监管。各地各校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考试招生监督管理,严肃考试招生工作纪律,严格执行考试招生政策规定,严格多样化人才选拔标准,不因扩招工作而降低规范管理要求。

对报名、测试、录取等工作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虚假宣传、有偿招生、买卖生源等违规行为,维护好考试招生工作秩序。招生院校纪检部门须全程参与监督,业务职能部门要严格执行政策,科学规范操作,严禁徇私舞弊、弄虚作假。对在高职扩招中有违规行为的考生,一律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严肃处理,对有违规行为的招生工作人员,一律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36号)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各招生院校要切实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严肃招生纪律的通知》(赣招委字〔2017〕9号)要求,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严肃招生纪律,不得委托校外招生中介和人员为本校招生,严禁无序招生、有偿招生、欺骗招生。省教育厅将适时组织专项督查,对扩招考试招生中发现的违规违法行为,将依据《_教育法》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36号)等有关规定,对相关高校给予通报批评、减少招生计划、暂停招生或者给予停止招生等方式处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视情节轻重依法依规给予相应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高校招生信息十公开制度,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要公开违规举报电话和咨询电话,妥善处置信访问题,维护考生合法权益。要按照“谁主管、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明晰各部门在考生资格审核中的主体责任、工作流程、审核规则,对审核工作中发生的失职渎职行为实行倒查追责。

(四)加强招生宣传服务。各地各校要加大面向社会人员高职扩招专项招生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解疑释惑、凝聚共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要认真制定宣传工作方案,统筹运用好各类媒体尤其是新媒体,通过答问、图解、访谈等形式,全面准确解读政策内容,切实做好考生补报名、报考院校和专业、信息发布等工作,确保专项招生透明公开,公平公正。要向社会公布退役军人事务、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国资管理、工业园区等部门咨询电话,方便考生咨询有关政策规定。

招生院校要进一步规范招生宣传管理,统一宣传口径,对学制、学费、授课形式、毕业条件等相关信息做到政策宣传准确无误。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主动、准确、全面做好高职扩招政策宣传解读,坚决杜绝因宣传内容不规范不准确、宣传解读不到位而引发的社会不良影响。所有扩招宣传材料、重要信息发布必须经学校主要负责同志审核,学校法定代表人对扩招章程和有关宣传材料真实性负责。要密切关注招生舆情,积极回应社会热点和关切,对不实报道信息要及时予以澄清。

高职扩招网上怎么报名

高职扩招实行分阶段录取,共分两个阶段。考生只能被一所院校录取。

第一阶段录取:2019年12月20日前,各高校公布参加本校招生考试的全体考生录取结果。

第二阶段录取:2019年12月27日前,在第一阶段未被高校录取的考生,可以向互认成绩的其他高校(指未完成计划的高校)提出入学申请,经所申请高校考核(审核)通过后,由所申请高校办理录取手续。

各高校应于2020年1月6日前到省招生考试院办理考生录取手续。2020年春季新学期开学,各高校录取的第二批扩招学生报到入学,具体报到时间由各高校确定。

退役军人技工教育

除高等职业教育外,我省退役军人还可选择入读技工院校。进行学习按照《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技工院校扩招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黑政办规〔2019〕14号)要求,2019年9月起,技工院校开始实施扩招工作。全省14所技师学院、13所高级技工学校、103所普通技工学校面向全省招生。初高中应往届毕业生及同等学历的退役军人被纳入重点招生对象,享受特殊优惠政策。

高职扩招网上怎么报名

2019年12月3日至12月6日,考生登录“龙招港”正式填报高职扩招志愿。每天系统开放时间为9:00至20:00。每个考生可填报一所院校志愿,院校志愿下设6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院校内专业调剂”选项。填报志愿的登录账号为考生本人身份证号码,初始密码为本人身份证号码后六位。首次登录网报系统时,系统将强制要求修改初始密码。

特别提示:考生应本人填报院校志愿,严禁招生院校、教育培训机构或招生中介机构代替考生填报志愿。因考生本人保管密码不善或密码使用不当引起的后果,责任自负。

高职扩招网上怎么报名

报名分为网上报名、现场确认等环节。考生不按时完成网上信息填报、现场确认等环节步骤,视为自动放弃报名。考生报名免交报名费。考生身体检查由录取高校在学生报到后自行组织。

(一)网上报名

报名时间:2019年10月28日至11月20日,每天系统开放时间9至20时。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上网填报、修改及查询本人信息。考生本人参照《黑龙江省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生报名登记表》(样式),严格按照信息格式和操作提示,准确填写考生自然信息和报考信息。考生要认真核对本人填报的信息,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考生信息填报后须下载《黑龙江省2019年高职扩招专项招生报名资格审查表》,以下简称《资格审查表》)。

(二)现场确认

考生完成网上信息填报后,在规定时间内,携带相关材料到考生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招考办进行现场确认。考生现场资格审查及信息确认从2019年11月25日9:00开始,到2019年11月29日下午17:00截止。现场确认包括:资格审查、现场信息采集、信息确认等基本步骤。

1、资格审查。具体审核考生户籍、身份、思想政治品德考核等情况。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负责审核退役军人身份,并对考生思想政治品德现实表现进行评定,在《资格审查表》上签字盖章。考生到现场确认时将《资格审查表》交给县(市、区)招考办。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于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或参加_组织的;触犯治安管理规定处罚法,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且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

2、现场信息采集。由县(市、区)招考办统一组织。采集的信息包含考生头像信息、指纹信息和身份证信息等相关信息。采集时,考生本人须持《居民身份证》原件,经招考办工作人员核对无误后,使用采集设备对考生身份证、指纹等信息进行采集,并当场摄像采集考生头像信息。如无《居民身份证》或因身份证无法被采集设备识别的考生不得报名。考生头像采集标准参照普通高考标准执行。

3、信息确认。考生报名信息确认后,现场打印《黑龙江省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生报名登记表》,由考生本人认真核对并确认签名,不允许他人代签。考生确认签名后,出现信息错误和信息造假所产生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核对无误后,由县(市、区)招考办签名盖章并装入报考档案袋。考生参加扩招考试所需的纸介质档案由县(市、区)招考办负责组建并留存复印件或电子扫描件。

高职扩招网上怎么报名

凡符合报名条件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退役军人、国企员工、幼儿园教师、高素质农民、基层医护人员、工业园区学徒、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社会人员均可报名。其中退役军人身份由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认定,国企员工由国资部门认定,幼儿园教师由教育行政部门认定,高素质农民由农业农村部门认定,基层医护人员由卫生健康部门认定,园区学徒由园区管理部门认定,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

高职扩招网上怎么报名

1.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在校生,或已被普通高校录取并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

2.高中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

3.在高中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考(包括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以下简称“高校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

4.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在2021年普通高考(含单招、艺术类专业统考、校考等)中受到作弊处理的考生;

5.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6.已参加2021年普通高考报名并被高校录取的考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