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报名在手机上可以报不
在说报名流程前,先说几个问题比较多的点
1-报名不用照片
2-通讯地址两个都写学校的地址(学校有明确要求的按要求填写)
3-高考考号系统会默认显示
4-报名人多,系统卡顿,耐心一点
5-跨专业的同学早早报完名提交后,赶紧电话联系生源学校给自己审核
6-需要学校审核的,学校联系方式在系统中可以直接查询
第一步:注册
第一次进来的考生要先注册后才能登录
如果你注册时显示已有用户名解决办法有两个 :
1-多刷新几次可能是系统的原因
2-如果刷新没用,给生源学校打电话说明情况
第二步:创建密码
专升本报名在手机上可以报不
上专科时,我们尽管住在一个寝室,大一大二两学年我们的关系却平平常常,大三接到专升本通知后,班上有十几个人决定参加考试,而我俩因住在一个宿舍,所以就在一起复习,久而久之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我性格比较安静,相对而言,她活泼开朗很多。
复习初期,一起报了补习班,补习班的上课在周末两天,要坐公交来回4h+小时去外校上课(周末全天课程,从早上8:00—下午6:00)。从大三第一学期10月份开始,每周末都上课,非常辛苦。
A不仅长的漂亮,一开始复习的也非常认真。
对我来说,那时候她的存在就像一束光照进了我黑暗枯燥的专科生活。
正如一句励志鸡汤:“比你优秀的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家比你还努力。”
由于她的原因,我鼓励自己要努力,要向她看齐。
我时不时提醒自己:有这么好的队友、人漂亮、性格好、还优秀、且这么努力,而你一无所有凭什么堕落?
于是跟着她的节奏,不敢有任何松懈,每天加班加点复习。
就这样两人一起复习到大三第一学期结束,她复习的情况比我好很多。寒假放假回家,我们每天通过短信提醒对方按时学习,互相检查复习进度。
时间过的飞快。春节一过,我们相约正月初六就返校。
由于还没开学,宿舍不能提前入住。我们就在校外租了一个小房子,只有一张床,我们一起睡一起吃一起复习。
那段日子是我专科时期最充实的时光。
每天早上六点起床背诵单词,
上午复习英语,
下午复习数学,
规定每天英语数学各做一套往年真题,晚上对答案,做第二天的复习规划。
刚开始做真题的时候,我做的很糟糕,简直无法形容,自信心严重受挫,我一度感觉考不上了。A一直鼓励我,给我加油打气。
在A的鼓励下,我加紧复习,因为真心渴望考上,特别特别想考上。
有A在身边鼓励,我虽然很担心考不上但是复习进度却没落下。
这样大概复习了三个星期,A早上就不按时起床了,理由要么就是太累、要么就是不舒服,有时睡到八九点才醒,醒了就躺床上玩手机不起,理由嫌冷!
的确,西安的冬天很冷。我们租的房子没暖气,只有电热毯,除了床上暖和点,坐在房间需要穿着羽绒服外再披一条毯子,就那样时间长一会也会冻到时不时要跺脚、搓手来取暖。
无论我怎么叫她,她都以各种借口拒绝复习,比如昨晚没睡好起不来、今天不舒服想多躺一会、要么就勉强看一会便躺下看手机去了。
(A在过春节的时买了一个新手机,三千多,略带智能。对那时候的学生来说,她的手机在同学中算是最好的了!)
而我照样六点起,背单词、做题、对答案、做练习题,复习课本,看笔记......
现在回想,那时候我一是想考上,二是也因为没有手机可以玩。
我的手机只能听歌,打电话、发短信,再没什么好玩的。
真心感谢那个时候贫穷的自己,除了书本,没其他可以娱乐的东西来侵占我的精力和时间。
那段时间,A无论多晚起来,玩完手机还是会复习一会。
我提醒了无数次,A每次只是嘴上答应,就是不行动。
这样一直持续到了开学,因为大三最后一学期学校也没课。其他同学都在实习或者找工作,宿舍就只有我们俩,她还是每天照旧懒床、玩手机。
开学一段时间后,A对我说:觉得自己考不上了!
我安慰她、鼓励她:“离考试还有一个月,好好复习一定可以,之前复习的那么认真、基础扎实,努力一下将前面落下的进度赶上就一定没有问题“。
这时候我已经认认真真将真题做了三遍,她勉强过了一遍。
A每天依旧以玩手机为主,复习次之,我多次提醒劝解无济于事后也不怎么劝她了。
专升本报名在手机上可以报不
11月份-12月份:报名
12月开始:各校组织信息采集
5月底-6月初:发放准考证(音体美专业的准考证,在专业课考试前发放)
6月初:考试 英语9:00-11:30 专业课15:00-17:00
6月底:查询成绩;填报志愿
7月底:;查询录取结果征集志愿
专升本报名在手机上可以报不
专接本报名专业的原则是:考生按照原学专业与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原则报考,确有 特长者经生源学校审核同意后,可以跨科类或跨专业(医学类及 护理学、助产学专业除外)报考。
按照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医学类专业办学的通知》(教高 〔2014〕7 号)和国家《护士条例》有关要求,报考医学类专业 (临床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及护理学、助产学专业的考 生,原学专业应与报考专业保持相同。
报考审核:报考的专业会和原专业对比审核是否一致,不一致的需要自己的专科院校进行审核。
跨专业:跨专业的同学必须在规定时间前将报考信息确认提交
生源院校联系方式:如果是跨专业是需要联系生源院校审核的,其联系方式在系统中可以查询
专升本报名在手机上可以报不
报名资格:
在河南就读全日制大专的同学,大三应届毕业那年可报名参加河南统招专升本考试,且只能报名河南省的,不可以跨省份报考。
另外,符合要求的,并于当年专升本考试报名前退役且具有河南省普通高校普通高职(专科)毕业学历的大学生士兵,也可报名。
报名时间:
一般在11月、12月份报名,也就是大三上学期,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
报名方式:
报名开始后,各专科院校先组织学生进行纸质报名,然后再进行线上报名。
注意:在大专期间有过处分、挂科等情况,要及时消掉,如若不然,不能按时拿到毕业证的话,是没有专升本报名资格的,即使考上,也无法通过资格审核。
专升本报名在手机上可以报不
难,但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先来看下面的数据:
为什么说它难?
从上面的数据中也可以看出来,这几年河南专升本总报考人数是直线上升的,但是招生计划的涨幅远远低于报考人数,就导致录取率降低。
其实说的简单一点,就是河南专升本考试的竞争一直在加大。
为什么说没有那么难?
因为竞争实际上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虽然报考人数每年都在增加,但是这其中没有想好就报名的人数也在上升,那么最后弃考或者没好好学就去考试的同学势必会变多。
所以,竞争实际没有数据显示的那么大,考试也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还是努力学就能达到的。
专升本报名在手机上可以报不
真的是钱的问题吗?
而她真的缺那100块钱吗?
几千块钱的补习班都报了!
3000多块钱的手机都能买的起!
每件衣服至少200块以上!
100块的报名费觉得浪费?
现在想想,这个理由真是无法思议。
读专科时的我真的太穷了,我的钱刚够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所以也从没想过替她报名这事,所以后来她就真的没报名。
报名后剩下不到一个月就考试,A也就彻底不复习了,开始全天玩手机模式。
下面说说后来的事情。
考试结束后,我考上了本科,可想而知,她没!!!
专科毕业后,我继续读书,她开启上班族生活......
我读本科的时候,一次聊天时得知,A在自家亲戚开的公司做会计,一月3000多工资,工作内容非常简单,没什么压力,生活过得很舒适。聊天中A告诉我她们那里的本科毕业生也就她这个工资水平。从她的言语中感觉她一点也不后悔放弃专升本考试。
2015年当我考上研究生的时候,她有点惊讶。她对我说,嫌弃亲戚给的工资太少了、几年来也没涨过、所以自己出来找工作了。可是找不到合适的,表示有点后悔没有专升本,觉得学历很重要。我那时劝她,可以通过自考提升自己学历,但A后来也没做。
我读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A结婚了,我去参加婚礼。
A丈夫在广州打工,而A自己在一家小公司做文职。
我读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A生了一个公子,我能感受到她初为人母的快乐。
我研究生快毕业的时候,A又生了一个公子。A告诉我她和老公在他们县城买了100多平米的房子,那个时候,担心毕业工作的我,在替她开心的同时有点羡慕她的小日子。
......
2019年我结婚的时候,A来参加我的婚礼,苍老了很多,看起来有三十多岁。A抱怨说和我看起来不是同龄人,我安慰她:“你生了两个宝宝了,还没回复过来,等我生两个宝宝,咱两就一模一样了呢,那时候,说不定我还不如你呢!”
我们聊天中,A得知我已经毕业且找了不错的工作,作为朋友,能感觉到她替我开心,也感觉到她后悔放弃专升本考试。
后来,A告诉我她很久没工作了,专科学历根本找不到好点的工作,县城房子每月还房贷近两千元,因为二宝的出生,她老公只能留在县城打工,每月工资不到六千且没有五险一金,而她要照顾两个孩子根本没时间上班。
一家人过的紧巴巴的,根本看不到未来。
所谓贫贱夫妻百事衰,因为生活的不如意,她经常和老公为了一点小钱吵得不可开交,好几次两人从互骂升级到互殴,男女力量悬殊太大,打架的时候,她总是吃亏的一方,言语间尽是对生活的无可奈何。
作为很要好的朋友,除了当一个合格的聆听者并替她难过外,我帮不上任何忙。
有一次,A在和老公吵架后,找我聊天,在聊天中,A问我:“小五啊,如果当初我没放弃,现在的生活会不会好一些呢?”
沉默了很久,我劝她,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人要往前看,等孩子大一点,出来好好工作,毕竟我们还年轻。
......
小五在经得A同意后,把她的故事分享出来,只是希望看到这个故事的人不要再走她的老路。
A那个时候多傻呀,3000多的手机都可以买,100块的报名费觉得贵?
这到底是什么样眼界和消费观,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纵观当下,有这样的眼界和消费观的不仅仅只有A一个人
A如果不是当年太贪玩,没有坚持继续努力,今天也不会后悔。
我们绝大多数人既无学历傍身,也没有专业技术加分,作为普通家庭出身的普通人,怎么可能轻易过上好日子?
可惜人生从来没有后悔药,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全部责任。
有人说,世界上有个定律:苦难守恒定律。
苦难,是人生的基本特征,每一个人一辈子吃苦的总量是恒定的。它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无故产生。它只会从一个阶段转移到另一个阶段,或者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外一种形式。
换句话说,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登上顶峰,但人生该吃的苦,一点都不会少。
这个世界最真实的法则就是:今天你混日子,明天日子一定混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