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还有第二波疫情吗现在(全国疫情最新情况)

个人学习 11 0

2023年第二波疫情是什么症状

新冠疫苗一般是指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打第四针后可能不会有身体不适症状,但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比如皮疹等。建议人们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接种,不可自行盲目进行接种。

目前国内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主要分为三种,即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其中灭活疫苗接种2剂,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3周,第2剂在8周内尽早完成。腺病毒载体疫苗仅需要接种一剂。而重组亚单位疫苗则需要接种3剂,相邻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为4周,第2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8周内完成,第3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6个月内完成。接种3剂灭活疫苗人群,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充足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等,通过肌肉注射、吸入等措施接种疫苗。

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人群、患有严重基础疾病人群、机体免疫力低下人群等,可以接种第4针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即第二剂次加强免疫。部分人群可能会出现注射部位红肿、局部瘙痒、发热、腹泻、疼痛、皮疹、注射部位硬结、肌肉疼痛、头疼、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极少数人群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过敏性紫癜、全身皮疹、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症状。如果人们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打第四针后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则需要及时到急诊科就诊,完善视诊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新冠第二波疫情爆发时间2023

继疫情放开之后,很多人经历了“首阳”、“二阳”,也有声称自己已经“三阳”的。大家对于新冠的恐惧似乎减退了许多。

为什么现在我们还要继续讨论研究新冠病毒、预防感染?

——【重复感染的死亡风险及后遗症】

“一个人最多感染 8 次新冠,第 9 次人就没了?”的说法,前几天还在朋友圈流传,虽然这纯属无稽之谈,毫无科学性可言。

但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很可能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我们会多次感染新冠病毒。

新冠像“感冒”一样随处可见,却和感冒的性质完全不同。

一项超500万人的研究揭示了重复感染新冠的死亡及后遗症风险。研究发现,与未重复感染者相比——

新冠重复感染导致——

死亡风险增加 117%,住院风险增加 232%,

反复感染者的死亡风险是感染一次者的2 倍,

住院、心脏问题、血栓风险是感染一次者的3倍。

——【脆弱人群基础病加重】

每一次的感染,我们的免疫系统就要经历一次“灾后重建”。

无论感染几次,重症和死亡风险,这一点对于脆弱人群来说一直存在。

【脆弱人群】包括免疫力低下、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慢性基础病、重大疾病患者、高龄老年人等。

值得关注的是,“首阳”重症者,“二阳”也容易出现重症,出现重症的概率为 30%。

还有一点经常被大家忽略的是,可怕的并不只是新冠病毒感染本身,而是它造成的间接危害。

——从2020年至今,新冠感染死亡人数降低了很多,但每周仍有数千人因此死亡。

——新冠的死亡人数,在全部疾病死亡人数中,从2020年的第 3 位,降至2023年的第 7 位,仍在前10。

*排名在它之前的是一些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如图)

但换句话说,在新冠的“推波助澜”之下,大大增加了这些重大疾病的死亡率。

因此,可怕的远远不止新冠本身,而是它可能引发基础病加重或发病,及其带来的并发症、转阴后的“长新冠”后遗症等。

2023年还有第二波疫情吗现在

在新冠病毒出现伊始,主要作用于人体的肺部,现如今,新型冠状病毒对人体的致病性也大的降低,所以,中国实施了放开的政策;在放开之后,中国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感染了新冠,我国是否存在第二波感染高峰呢? 对此,有专家表示说,我们国家的第二个感染高峰可能在2023年5月至6月之间。第二波疫情规模将远小于现在,将为现在的25%-50%左右,所以不需要过分紧张,平时做好消毒工作,出门做好防护,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备好常用药物即可。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