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扩招把我害了(高职扩招学历不被认可)

个人学习 11 0

急急

很多学员都会有,高职要不要参加考试呀,考试难不难,考不过怎么办等等疑问。

那其实我们都知道,只要是正规学历,就都是需要考试的,不管是以前在读书还是出了社会工作报的成人教育,考试是必不可少的。(考考考,老师的法宝

高职扩招的考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考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100分考40分就可以,都是基础的知识。因为是针对在职社会群体,所以考试难度都不会太大,学生动笔基本都能过,大部分都是选择题/多选题。医学类专业除外,医学类的专业会考相应专业内容。

考试时间:看每所学校的具体通知,每年都是在10-11月份考试(今年是10月初考试)。

考 场:需要看学校具体安排。有分配到学校,也有分配到就近的考试点,一般都是就近安排。

准考证模板

~~~~~~~~~~~~~~~~Pretending it's a dividing line~~~~~~~~~~~~~~~~

急急

退伍军人报名免学费可以说是真的,但是不全对。市面上很多机构都会说退伍军人报名免费,但是实际上是退伍军人报名是可以领取补贴,每年的补贴是最高8000元,一般学费都是在8000以内,所以就相当于免费。(悄悄告诉你们,今年退伍军人报名分文不用掏,直接提交资料就可以哦

~~~~~~~~~~~~~~~~Pretending it's a dividing line~~~~~~~~~~~~~~~~

高职扩招把我害了

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也是比较重要的,正规机构因为是以学校教学点的身份在帮学校招生,所以营业执照是教育培训,而不是教育咨询

高职扩招他是针对在职人员,虽然是全日制,但是不耽误上班,学习主要是以上网课为主。公立院校有面授课,民办院校因为教学点比较少,所以大部分是只有网课,没有面授课。,广东高职扩招的学费每学年大概是4千到5千左右的区间,自己找一份工作,一年赞出学费还是比较容易的。

高职扩招把我害了

说到区别,有一个很好的思维分享给大家,就是我们正常去想他们的区别的时候,就很难去判断他们的区别在哪里,那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先找他们的带来的结果是啥,从下往上推,逆向思维去推。

从过程上看的话,找机构报会有相应的服务,有专门的人对接,自己找学校报没有服务,没有人对接,需要自己去关注官网,去看时间。

从结果上看的话,无论是通过机构报名,还是通过学校报名,只要不作,都是可以顺利毕业拿证的。

那区别其实就是在过程上了,而单从过程上看的话,肯定是找机构会好一点。

很多人会认为,在机构报名,那肯定收你额外费用啊!”其实不是的,正规的机构/公司帮学校招生,一样按官网收费标准。正规的机构,公司都是学校直接在外面设立的,一是可以减轻学校招生压力,因为面对是社会人士 ,学校分不出来太多精力。

二是可以分担学校的教务/管理工作,部分线下教学点,就是去到机构/公司学习课程。学校会给合作单位一些利益,而利益本身也和学生没关系。正规的机构受教育局监督,所以学校/机构报,都一样收费。

总结:如果可以找到靠谱的机构,可以找机构报名会比较好,但是一定要找到正规的。现在市面上的二道,三道等机构一堆,大家要擦亮眼睛。正规机构会有办学许可证,和学校的证明(比如在学校的官方网站可以查到)。还有机构/公司成立年限,年限越久越靠谱(可以上天眼查查一下)~~~~~~~~~~~~~~~~Pretending it's a dividing line~~~~~~~~~~~~~~~~

高职扩招把我害了

今年2月,_印发了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针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7个方面20项政策举措,在业内也被称为“职教20条”。“职教20条”的第一句就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一位高职院校院长告诉记者,职业教育的招生方式、生源、深造通道等诸多方面都面临着和普通教育的不一样。在招生时需参加全省统招考试,试卷与普通教育一致。录取时,普通教育优先录取,成绩次之的进入中高职。他直言,如果说重点高校是培养学术人才,职业教育则是训练实操能力,无法用发表多少论文来评判,“招生时用同一张试卷,显然不合适。”

十多年前,中国也曾进行示范高职、骨干高职的评选,被称为高职的“985”“211”。但是,国家对于这些高职“985”“211”投入的资金并不多,与真正的“985”“211”高校动投入没法相提并论。在一些职教业内人士看来,这仍然是一种隐形的不平等。作为以实操为导向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其实更需要资金的投入、更多的实训平台。

>>专家说

扩招前提是保证质量 建议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之路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李维民认为,高职扩招,首先要看接收生源学校的教育资源是否够用,既要看学校的硬件资源——校舍、教室等,也要看学校的软件资源,特别是师资队伍(包括双师型教师的配备及教学、实训、实习场地等)。如果教育资源不足,接收更多生源只能是稀释教育资源,对就读的学生是不公平的。扩招是好事,但必须具备条件,不能只讲数量不求质量。

他指出,高职院校发展已经进入两极分化的新阶段,大部分高职学校处于生存阶段,生源不足和办学条件是密切相关的,也与其教育质量、学生就业等密切相关。而优质的高职学校设备条件、师资队伍强大,也是吸引学生上高职的首选学校,但这类学校仍是少数。

李维民表示,高职院校要突破传统的学校内部教学,应该面向社会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道路,利用企业力量、社会力量充实自己的办学条件,改善师资队伍结构,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就业机会,这也是高职院校和研究型大学一个显著的区别。我们应该在努力提高高职院校质量的同时,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道路,这样学校才更有生命力,更有发展前景。 华商报记者 杜娟 耿艳红 采写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