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能否升级为大专学校(中专和大专合并意味着什么)

个人学习 11 0

中职学校能否升级为大专学校

职教高考的目标定位,在宏观层面上,拓宽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招收和培养路径,优化国家人才结构,为国家选拔优质人才,培养出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中观层面上,构建合理的职业教育人才选拔机制,满足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接续培养的人才需求,保障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促进职业教育吸引力,扭转职业教育作为“次等教育”的社会舆论。微观层面上,健全高考分类考试制度,推动新一轮教育改革,摆正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地位,提供给高中阶段的每位学生实现个体目标及所需要的差异化、个性化资源机会,实现教育公平。

中职学校能否升级为大专学校

人才培养规格可以理解为人才产出质量的规定和标准,也是人才培养的逻辑前提,核心思想回答的就是“培养的人才应掌握怎样的能力”的问题。人才规格可以划分为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个维度。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现阶段人才培养的特点,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旨在“中级”人才,要求“会做”,即通过反复的操练能够达到熟练的境界即可。

在知识维度上,知识包括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性知识。对于中职生来说,拥有必备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是胜任岗位的需要,也是知识再生和迁移适应社会条件及岗位变革的根本。职教高考制度实施“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要求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不能忽视文化知识的培养,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是同等重要的。在中职学校课堂教学中,如何使传统的文化基础知识的语、数、外等课程与普通高中的有所区别,专业基础知识如何衔接专业技能,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知识维度划分。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知识维度需要明确的是: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能在一线工作的有文化、有知识的专门人才,他们需要适应企业生产需要及知识高移化。

在技能维度上,技能是人才培养的具象化,其中包括专业技能和关键技能,其中关键技能由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组成。评价中等职业教育人才产出质量,不仅要求其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能力,胜任岗位要求,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关键技能,拥有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升级的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发展和岗位的可迁移性,专业技能满足产业需求、关键技能对接行业标准。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资源、实践教学等四大块开发具有基础意义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突出技术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中职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基本的保障。

在素质维度上,人才培养素质是由身心素质、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共同构成的。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提示着,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不仅要强化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素质是把从外在获取到的知识、技能内化升华成稳定的素养和品质;技能是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训练和实践而形成的;知识可以促进技能的增长,且技能可以促进知识的获取。知识、技能、素质三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从而形成人才培养规格整体。

在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的接续培养需求以及人才多样化发展的需求等多方面要求之下,职教高考制度应运而生,使中国职业教育从“层次教育”逐渐走向“类型教育”,打通了职业教育升学途径,促进中职教育人才多方面可持续化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中职学生的培养质量,而人才的培养质量也同时取决于是否实现了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主要由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规格构成,即“培养什么类型的人”“培养什么文化水平的人”“应掌握怎样的能力”。中职教育在教育领域改革和招生考试制度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明确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本质属性,从类型、层次和规格转型入手,重新构建中职人才培养目标。在类型上,通过特征与目标取向双重结合,将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归纳为教育性与职业性相结合,在职业教育体系的培养下,逐渐走向“完整人”的过程。在层次上,明确坚定中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和基础性作用。在规格上,旨在培养“中级”人才,要求“会做”,即通过反复的操练能够达到熟练的境界。中等职业教育在寻求恰当的人才培养目标历程中,应坚守基础教育性质,扎扎实实做好育人的基本功,为职业教育整体发展夯实人才培养质量。

中职学校能否升级为大专学校

陈子季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加快健全“中职—职业专科—职业本科”一体化的职业学校体系,推进五年一贯制等培养模式。支持一批优质的高职专科学校独立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指导符合条件的高职专科学校举办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

同时,教育部将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优化职业教育生源结构。指导各省建立职业教育统一招生平台,汇总发布实施职业教育的学校及其专业设置、招生情况等信息,提供查询、报考等服务。

在引导企业参与方面,陈子季表示,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落实《职业教育法》对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学校属性、财政投入、收费标准、师资建设等规定,进一步明确对非营利性院校的奖补细则,并研究制订举办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学校的具体办法。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探索建立产教融合政策执行落地情况的监测机制。

在职业教育质量方面,陈子季表示,将赋予职业学校在机构设置、人才招聘、职称评审、内部薪酬分配、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处置等方面更多自主权。启动实施“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率先在先进制造业等人才紧缺领域加快培养面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职业场景的现场工程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