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考研究生报名条件
1.招生专业:财政学、会计学。
2.硕博连读研究生:本年度计划招收财政学、会计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各5名(仅针对财科院硕士研究生)。
3.普通招生计划:56名(含硕博连读研究生10名)。其中:财政学40名、会计学16名。
以上招生计划为上年度计划招生规模,仅供申请者参考,实际录取人数将按上级最终下达的2022年招生规模数和考核合格人数为准。2021年,财科院实际录取人数44人,其中财政学31人、会计学13人。
4.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定向培养专项招生):3名。按照非少数民族申请人不超过10%的民族比例政策,本院接受少数民族地区的非少数民族申请人数为0。
社会考研究生报名条件
(一)报考类别说明。
1.非定向:全脱产学习,转户口、调档案,毕业后参加派遣,自主就业。(若在规定时间未转档案者,不予办理注册或做退学处理)
2.定向:第一学年必须保证全日制在财科院上课学习,其他学年在职学习,不转户口、不调档案。
3.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定向(在职)生,不转户口、不调档案,毕业后派遣回原单位工作;定向(非在职)生,不转户口、调档案,毕业后派遣回生源地或生源所在地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
注意:①财科院逐步控制定向(在职)博士生比重,鼓励报考非定向(非在职)博士研究生。2022年定向(在职)博士生的录取比例严格控制在20%以内。②请准确填写报考类别(定向或非定向),2022年1月15日24:00之后不得更改。
(二)网上报名。
报名时间:2021年12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24:00。
1.下载以下表格,按要求填写后,于报名截止日(2021年12月31日,以邮戳为准)前以快递方式(限EMS或顺丰)邮寄到财科院研究生招生与就业办公室,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28号新知大厦324室,招生与就业办公室(收),。
(1)《2022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一式两份),本人手工填写、签字并加盖单位人事部门公章。
(2)《专家推荐书》(每位希赛网一式两份),需要两名与申请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及以上的专家的推荐书,由希赛网填写并在密封处手写签名。
(3)《思想政治素质与品德考核表》(一式两份),填写并加盖公章。
2.上传以下材料电子版到报名系统,纸质版材料在申请人进入综合考核前提交,且保证与电子版一致。
(1)符合要求的本人电子照片。
(2)硕士学位、毕业证书扫描件(应届硕士生须提交学生证扫描件;单证硕士及同等学力人员须提交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境外获得学历学位申请人须提供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扫描件)。
(3)外语能力有效证明材料扫描件(CET4、CET6、TOEFL、IELTS等)(只提交一种能证明自身较高外语水平的证书)。
(4)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若未完成论文可提交开题报告。
(5)硕士学位论文评议书(可从原学校学籍档案复印或本人现在档案管理部门复印并加盖公章),应届硕士毕业生无须提交。
(6)《个人科研及奖励情况一览表》,不包含(8)所述1-2篇代表性学术成果(模板请于报名系统下载)。
(7)《2022年博士报名个人自述及预期研究课题初步设想》(模板请于报名系统下载),包括拟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参考文献和已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等。
(8)报名截止日前5年内(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有个人署名的代表性学术成果1-2篇,最多不超过2篇。包括:①与申请专业相关的独立著作、合著、编著、译著、学术论文等出版物;②与申请专业相关的研究报告、译文、所获专利及其他研究成果证明。
注意:①公开发表的成果必须已见刊;②与他人合作撰写的学术成果须提交参与度说明,如无法提供则不予提交;③未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必须已在内部刊物刊登,最多提交1篇,须附查重报告且重复率不得超过20%。④若提交的学术成果为外文,须附完整的中文翻译。
3.申请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人员,须提供相应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民族教育厅(处)确认盖章的《2022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考生登记表》原件。
注意:①请仔细阅读财科院招生简章条款,确认完全符合申请条件再进行网上报名;②必须如实、准确填写报名信息;③凡不符合申请条件或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取消报考和录取资格,已入学者退学处理;④以上两个步骤全部完成才为报名成功,否则报名无效,责任由申请人本人承担。
社会考研究生报名条件
(一)下载准考证时间和综合考核时间。
2022年1—2月(具体时间届时请见财科院网站通知)。
(二)资格审查。
对进入综合考核的申请人(网上公布)进行资格审查,通过者方可参加综合考核。申请人须提供:1.身份证原件、复印件(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或军官证);2.准考证;3.硕士学位、学历证书原件(应届硕士生在读证明原件;境外获得学位学历的申请人,须提交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报告原件)。
(三)综合考核形式与内容。
1.考核形式:综合考核采取“笔试+面试”方式进行差额甄选,全面考核申请人的基本学业水平(包括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学术研究成果水平、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潜能和综合素质等。
2.面试内容:专业综合能力面试,包括①知识背景与知识结构,对本学科前沿领域的掌握情况; ②科研能力与科研计划,本人科研经历简介及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科研计划。
3.笔试内容: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