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还有100天能逆袭吗(国家正式宣布取消中考)

个人学习 8 0

离中考100天能逆袭吗

你对自己的定义是“差生”,所以第一轮复习是你的重中之重,根据自己的情况做一个复习计划,每天严格执行,不能因为「状态」原因而懈怠

中考其实远远还没到考智商的程度,有很多学生考得好,不是别的什么原因,而是因为他们在对的时间里做了对的事情。

学习最忌讳的是急功近利,如果你平时成绩一直很差,一定要以基础知识点的学习为主,配合去做一些基础题目,最起码的计算题不能出错,简单的几何题得会做。绝对不要着急去跟着第二轮复习去做题。

那些那些中档题做了也是白做,第二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磨炼做题技巧,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何谈做题技巧?

所以如果你的基础很差,还是应该踏踏实实地去做好第一轮复习,构建好知识体系。将知识体系完善后,再去跟第二轮。

第二轮复习则是以题目为主了,这就需要你扎扎实实地过完一轮复习,这是后话。

中考还有100天能逆袭吗

题目的选择

刷题这件事,在精不在多。

市面上的很多练习册,都只是单纯的题目罗列,没有任何筛选,也没有任何品质可言,答案和解题过程也特别繁琐。这个时候就要去找一本优质的练习册,可以多问问老师,哪些教辅比较优质。

在这些教辅中,应该找出那些对自己价值最高的题目。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能够帮助你进行筛选,就会节省很多的时间,效率也会提高好几倍。尽量跳过那些无脑题超难题,这些题目对你的提升有限。

刷题要刷优质习题,彻底吃透题目,从中提炼出解题方法,老师则需要从命题的角度对题目进行剖析,给学生讲解解题套路和解题策略,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在建立起知识体系后,可以多做一些真题,把握中考的命题思路。虽然题和题是不一样的,但是总体是相似的。

逆袭很难吗?我觉得挺难的,因为很多学生学不好的原因并不是方法的原因,而是心态和习惯。

这些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很多年,而改变习惯,本来就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喜欢的话请点个赞哦!

点我的头像可以看到更多初中生学习的干货!

中考还有100天能逆袭吗

1、全面分析,正确认识自己

准确找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明确自己学习的特点、发展的方向,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发挥的最佳才能。

2、结合实际,确定目标

订计划时,不要脱离学习的实际,目标不能定得太高或过低,要依据:

(1)知识、能力的实际情况

(2)知识点缺欠的实际情况

(3)时间的实际情况

(4)教学进度的实际情况,确定目标,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达到为宜。

3、长计划,短安排

要在时间上确定学习的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在内容上确定各门功课和各项学习活动的具体目标。学习目标可分为:

(1)掌握知识目标;(2)培养能力目标;(3)掌握方法目标;(4)达到成绩目标。

长计划是指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的内容、专题,大致规划投入的时间;短安排是指具体的行动计划,即每周每天的具体安排和行动落实。

4、突出重点,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所谓重点:一是指自己学习中的弱科或成绩不理想的课程或某些薄弱点;二是指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订计划时,一定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保证重点。

5、计划要全面,还要与班级计划相配合

计划里除了有学习的时间外,还要有进行社会工作、为集体服务的时间;有保证睡眠的时间;有文体活动的时间。时间安排上不能和班级、家庭的正常活动、生活相冲突。

中考还有100天能逆袭吗

逆袭攻略

学校一般会组织三轮复习,如果自己的基础很差,一定要重视第一轮复习。

一轮复习是几轮复习中耗时最多、最重要、最细致的一轮复习,在这一轮复习中最重要的是将所有数学的基础知识学懂,不仅仅要知道这些定理、概念都说了什么,还要明白这些定理和概念是如何和题目联系起来的。

所以,一轮复习的目标我们就很明确了,发力点主要在构建知识体系上,而非习题。

习题是起辅助作用的,只是为了帮助理解概念,更好地去构建知识网络。

通过构建知识体系可以更好地形成基本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最起码可以搞定中档题,一些难度较大的题也能知道它考查的是哪一部分的知识点,不至于说完全不会。

所以这里就很推荐你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去构建每一个板块的知识网络。可以按照下面这个方法去做。

1.拿出一张A4纸,从七年级上册的教材开始,将教材上每个章节的标题作为这个章节的大标题写在纸上。

2.将每个小节的标题作为这个章节的二级标题,写在大标题的后面。

3.然后根据书上的知识点一点一点去完善每个小节的主要内容,将这些知识点、公式、定理写在小标题后面。知道这个章节的核心知识点是什么,需要学习哪些方法。

4.在这张白纸的最下面写一些自己的心得、总结。

5.对每个章节都用相同的方法去整理。

做完这些步骤,你对每一章的知识点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最起码知道这一章讲了哪些内容。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就像这些白纸,是一张张独立的。

这时候就需要你去思考这些章节之间的联系,每个小知识点是怎样存在于这个章节的,每个章节又包含了哪些知识点,章节和章节之间又有哪些关系,哪些章节可以放在一个更大的目录下。

只有你认真思考了这些问题,才能够发现这些知识点并不是独立的,知识点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这才算是完成了构建知识框架的第一步。

记忆一个知识点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运用。

如果只是能流利地背下来,但是却不会用,背下来的并不是知识点,而是文字。真正的知识点是文字背后所代表的内涵以及一些逻辑关系,只有会用才算是真正掌握了知识点的内涵。

如何才算是会用知识点?那就是能通过知识点去解题。能够独立利用这些知识点解决出题目,才算是真正地掌握了知识点。

当然,做题并不是瞎做,而是学过了这些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去做一些能够利用这些知识点解决出问题的题目。

如果只是盲目地去用题海战术,只是让你觉得自己记下来的知识点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派不上用场,过一段时间这些记住的知识点就会忘记。

所以,题海战术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是由于每个班的学生太多了,老师只能使用题海战术去巩固这些知识点,也算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其实最好的方式,是让老师游题海,学生驾轻舟。也就是说老师在题海中找出那些对学生更有帮助的优质习题、有价值的习题,才能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如果没人帮助你,自己也要去做那些对自己有帮助的、努努力就能够得着的题目,这一类题目才是对你最有价值的题目,太难或者太简单的题目都没有太大的意义。

讲解完一个知识点和例题,都应该找出和知识点相关的优质习题来做,能做出来才算是真正地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如果做不出来,就继续巩固这些知识点,再去做题。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