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可以直接考研吗
高考失利,上了一所专科。毕业后找工作很困难,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才找到一份县城工厂的工作。
入职新鲜劲过了之后,很快就感到无聊。工作很清闲,我却很焦虑。主要是工资低,工厂效益也不太好,常传出裁员的消息,于是入职不久就打算离开。
但是离开能去哪里呢?工作虽然鸡肋,但也是大半年时间能找到的最好的工作。县城消息闭塞,而且也失去了应届生身份,找工作更加困难。想离开却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非常苦恼。
聊天中得知,有几个本科同事打算考研。他们说专科也能考研,我内心就开始不安分了。向那几位同事请教了很多关于考研的事情。然后想亲自试试,就跟同事一起报名考研。
第一次报考非常迷茫,离初试还有两个多月,学校、专业都没考虑好。就以一种重在参与的心态,随便选了个学校和专业。
关于考研的信息,我是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一点一点询问、搜索出来的。如果当时像现在这样,有知乎知学堂免费的全程辅导班,从选校选专业的建议,到政治、英语各科学习辅导一应俱全,我一定毫不犹豫报一个:
报名之后才开始看书,很快就体会到「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专业课的书,一本就五百多页,绪论都不能完全看懂;英语更是单词都不认识。
另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没有学习环境。虽然工作不忙,业余时间多,但是工厂宿舍下班后很热闹,工友们聊天打牌看电影,一直喧嚣到午夜,根本学不进。从开始学习到临近考试,两个多月的时间,专业课第一章都没看完。
全日制专科考研究生
重新回到校园,深知这样的机会来之不易,努力学习,努力做实验。研二就发了一篇影响因子十几分的论文,凭着这篇论文,不仅顺利毕业,还获得保送(也就是申请考核制)复旦读博的资格。
想要博士毕业,仅仅努力做实验是远远不够的。导师给我指了一个研究方向,需要我自己构思课题、设计实验、做实验、写论文。一个课题从无到有,直至最终发表出来,做实验是最不需要动脑子的部分,大多是体力活,这些在硕士阶段已经得到充分训练。博士当然也要做实验,但更重要的是想课题。博士毕业难,不是因为实验做得不够多,而是因为想法不够创新、或者根本没想法。
经过博士阶段的训练,我能够自己想课题、做实验,然后讲成一个吸引人的故事(论文)发表出去。拿到博士毕业证(图 2),我觉得自己真正进入了学术圈。
在博士毕业典礼上,我穿着博士服,拿着博士学位证拍照(图 3),又想起专科时提升学历的念头,那时的我,绝想不出自己的学历最终能提升到博士。
全日制专科考研究生
考研择校合适就好。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我们往往无法做出最优决策。为此,我们找到一个满意的选择就可以了。对于专科生来说,考上研究生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还能考上一个双一流研究生,那真的很强了。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mba等上一个不错的学校。
总的来说,专科生在考研时一定要想清楚目的。你究竟需要什么,这个目标能不能满足你的需要,你是否符合它的报考规定。不断循环往复直到找到满意的考研目标。
以下就是一般化的择校方法,希望你能通过这个方法找到心满意足的目标。
考研与高考不同,并不是只可以报考大学(即普通高等院校),还可以选择科研院所等。因此,考研可以报考的学校、科研院所统称为招生单位。这一部分,我们就谈谈如何选择招生单位。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参照「双一流」高校建设名单
一级:主要为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为代表34所自主划线院校。
自主划线院校指在国家线之外,自己划定分数线学校。目前共34所这类高校,故称作34所自主划线院校。自主划线院校分数线一般高于国家线,但是也存在低于国家线的情况。
二级:34所自主划线院校以外的一流大学、原985高校及国科大、社科大、中央党校等。
主要有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总体难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央党校。
三级:上述之外的「双一流」高校及原211高校。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
四级:上述之外的一本学校。
上海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院校。
五级:上述之外的二本学校(不含民办本科)及地方党校、常年调剂的科研院所。
高考本科第二次录取院校及北京市委党校、上海市委党校等。
六级:民办本科院校。
以西京学院为代表。
考研目标包含招生单位和目标专业两大部分。同一招生单位的不同专业,考研难度不同。因此,我们在抉择考研目标时,要结合目标专业来判断其难度。那么,我们如何判断目标专业的考研难度呢?
简单来说,文科类大学的理工科专业相对好考,理工科类大学的文科专业好考。系统来说,我们可以结合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以法学专业为例,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如图。
理论上,我们主要参照「双一流」高校建设名单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地理位置进一步调整考研目标难度。
地理位置主要指招生单位所在具体位置,具体到市一级即可。一般来说,所在城市经济越发达,报考难度越大。
比如同样都是一流大学且排名差不多的兰州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就因为所在地理位置的不同,报考难度也不同。同样地,国科大的偏远地区所考研难度与在京所难度相差甚远。
(四)根据历年分数线判断考研目标难度
考研分数线主要指国家线(自主划线院校为自划线)、复试线和录取线等。通过这些分数线,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考研目标难度。
1.国家线
国家线即全国考研最低要求分数线,它是由研招考试有关部分划定的,针对全国绝大多数(自主划线院校除外)的考研分数线。通过国家线即可参加调剂。
一般来说,国家线越高,考研难度越大。以2021考研国家线
2.复试线
复试线即进入该专业考研复试的分数线。一般来说,复试高于或者等于复试线,复试线越接近国家线则难度越小。但是事实上,考研复试线受到专业课成绩的影响较大。部分专业专业课给分较松,复试线虚高。
3.录取线
录取线指考研最终录取的初试分数线。一般来说,我们以上一年度录取线作为考研目标分数线。
考研报录比指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间的比值,它反应了某一考研目标的竞争程度,并通过数字表明出来。报录比是衡量考研目标难度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报录比越大,考研难度越大。
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19年行政管理专业考研报录比
这里所说的考研目标相对难度,是针对具体的某个考研人及考研目标确定的。这是因为不同学校考研参考书目和历年真题不同,所考察的重点不同,故对于每个人来说难度不同。
通过以上六大步骤,我们就可以基本明确考研目标难度,为接下来做出合适选择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