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全国高职院校排名

个人学习 13 0

2021全国高职院校排名

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征求专家与部分高职院校意见的基础上,神针设计了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学生发展、声誉和影响等7个一级评价指标,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实训基地、教师数、师生比、教学团队、杰出人才、专业教学资源库、教学成果奖、大学生竞赛、公益性培训服务到款额等28个二级评价指标,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公益性培训服务到款额、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近60个三级指标。

2021全国高职院校排名

神针2021评价的对象为在中国高职高专网上提交了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普通高职院校,共1386所(不包括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排行榜中出现的学校名称以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使用的校名为准。

神针2021评价所采用的数据绝大部分是各校的2020年度数据。个别属于累积性的数据,使用的是能够获取到的最新状态数据。

进入神针2021全国高职院校排名前100强的院校名单如下。

2021全国高职院校排名

(一)区域分布及类型分布方面的特征分析

正像在人口地理学领域存在胡焕庸线一样,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实力分布也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特征。

统计结果显示,前100强院校中,拥有量最多的是江苏省,占了16所之多,遥遥领先于其它省市;排在第二梯队的是浙江、山东,各有11所;排在第三梯队的是广东、北京、湖南、陕西、重庆,各有5-7所;排在第四梯队的是四川、广西、河北、河南、黑龙江、湖北等,有3-4所;安徽、甘肃、贵州、江西、天津、福建、吉林、辽宁、山西、新疆、云南等,各有1-2所入选,可归为第五梯队。

按院校类型的视角统计,发现前100强院校中有理工类院校52所,综合类院校28所,财经类院校9所,农林类院校9所,医药类院校2所。艺术、体育、民族、师范、语言、政法等类型高校没有上榜。这一方面说明了大学排行榜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缺陷,即一般说来,大学排行榜往往都有利于重视科研的大学,有利于理工类大学,有利于规模大、投入多的大学。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理工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确实也更容易成为综合实力较为突出的强校。

(二)基础设施方面的特征分析

一所高校的基础设施是保证一所高校高水平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基本条件。统计结果显示,前100强院校的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用房分别是20852元和平方米,分别是全国高职院校平均值的倍和倍。这说明前100强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方面的投入要显著好于全国平均,但是由于这些院校的招生规模一般也较大,因此在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用房方面,这些院校和其它大多数院校相比并无多大差异,有的甚至比一般院校还低。

(三)师资力量方面的特征分析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因此是发展高职教育的第一资源。

统计结果显示,前100强院校的师资力量指标表现非常好。具体数据如下:

百强校的专任教师数平均值为646人,显著高于全国高职院校的平均值362人。

生师比为,略好于全国的平均值。

国家级教学团队(含黄大年式团队)当量值总和占了全国高职院校总值的;从校均值看,是全国高职院校的倍。

杰出人才(包括: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当量值总和占了全国高职院校总值的;从校均值看,是全国高职院校的倍。

双师型教师比为,显著高于全国高职院校的平均值。

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奖当量值总和占了全国高职院校总值的;从校均值看,是全国高职院校的倍。

(四)教学方面数据的特征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

2020年全国1386所被评价高职院校共设有骨干专业2896个,其中百强校有727个,占比。从校均值看,是全国高职院校的倍。

1386所被评价高职院校建设的教学资源库共389个,其中百强校有193个,占比。从校均值看,是全国高职院校的倍。

1386所被评价高职院校共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各等级折算后的当量值)850项,其中百强校的当量值为433项,占比。从校均值看,是全国高职院校的倍。

1386所被评价高职院校共拥有优秀教材当量值(包括十三五规划教材、首届教材建设奖)3827部,其中百强校的当量值为1444部,占比。从校均值看,是全国高职院校的倍。

1386所被评价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含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在线课程)总值为987门,其中百强校的当量值为587门,占比。从校均值看,是全国高职院校的倍。

(五)科研与社会服务方面的特征分析

在课题方面,2020年全国1386所被评价高职院校共获得国家自科基金项目2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4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04项,其中前100强院校分别获得24项、9项和37项,分别占了总项目数的、和。如果按校均值相比,那么前100强院校在国家自科、国家社科和教育部课题方面的立项能力分别是全国高职院校平均值的倍、倍和倍。

在论文发表方面,2020年全国1386所高职院校共发表CSCD论文2115篇、CSSCI论文298篇,其中前100强院校分别发表了548篇和112篇,分别占了论文总数的和。如果按校均值相比,那么前100强院校在CSCD论文和CSSCI论文方面的发表能力分别是全国高职院校平均值的倍和倍。

授权发明专利方面,2020年全国1386所高职院校共获得3729项,其中前100强院校有1871项,占比。如果按校均值相比,那么前100强院校在发明专利方面的业绩是全国高职院校平均值的倍。

纵向科研经费收入方面,2020年全国1386所高职院校共获得176455万元,其中前100强院校的总和为78814万元,占比。如果按校均值相比,那么前100强院校在纵向科研经费收入方面的业绩是全国高职院校平均值的倍。

横向科研经费收入方面,2020年全国1386所高职院校共获得671836万元,其中前100强院校的总和为449442万元,占比。如果按校均值相比,那么前100强院校在横向科研经费收入方面的业绩是全国高职院校平均值的倍。

非学历培训收入方面,2020年全国1386所高职院校共获得538820万元,其中前100强院校的总和为119733万元,占比。如果按校均值相比,那么前100强院校在非学历培训收入方面的业绩是全国高职院校平均值的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