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本科跟高职本科

个人学习 18 0

普通本科跟高职本科

正在火热进行中

每年的考位都很紧张

有学历提升需要的同学

会有专业老师为你免费

定制专属学历提升方案

帮助你更快考到学历证书

希望大家能够抓住机会去行动、去经历、去成长,最终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普通本科跟高职本科

本科专业目录是通用的,所有高校都是按照这个目录设置专业,然后按照目录进行招生,按照目录进行培养。暂且不论职业本科,仅就应用院校的本科而言,似乎并没有一套独立的专业目录,是统一使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这是不是有点不合逻辑?定性为应用型高校,使用的却是普通型高校(即学术型)专业目录,这到底是普通型高校还是应用型高校?自己把自己都搞迷糊了。这可以举几个例子。

电子商务类中的120801 电子商务这个普通本科专业,注明可授管理学或经济学或工学学士学位,显然这是一个学术型本科专业。可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比如中国海大)在招生,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比如上海财大)在招生,一般大学(比如深圳大学)在招生,明确定位于应用型的民办高校(比如南通理工学院)也在招生,独立学院(比如北京邮大世纪学院)同样在招生,职业大学(比如天津职业大学)也是在招生。电子商务这个专业到底是学术型、应用型还是职业/型?详见上图。

再比如082802 城乡规划,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120202 市场营销,080910T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100801 中药学(注:授予理学学士学位),100501K 中医学,等等,都是学术型、应用型、职业/型院校一起招生。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也是如此,详见下图。

总之,不管在概念上是否能够分辨清楚,但在实际当中人们确实无法区别学术型高校、应用型高校和学术型专业、应用型专业、职业型专业,甚至连高校自己都分不清楚而不干脆不分了,所以出现了不同类型的院校培养同一类型人才的奇怪现象。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是没有一套划分学术型、应用型院校的标准,二是没有独立的应用型本科专业目录,三是即使应用型、职业/型院校。

这种现象与我国高校发展演变过程相关。国内本科高校原来并未学术型、应用型之分,专业设置也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只要觉得需要,不受学校定位的限制,直到现在也是如此。比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本来就是职业类型专业,可当时没有职业本科一说,更没有研究型院校和应用型院校的概念,顶级名牌大学竞相设置这些专业,而且一度非常火爆,研究型高校培养职业型人才的模式也就一直延续至今。

即使现在已经明确学术型(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型本科院校,研究型大学也无意清理职业本科、应用本科方面的专业。一些老牌高校也没有进行类型的分类,学术型、应用型甚至职业型混合在一起。由于事实摆在眼前,学术型、应用型、职业/型本科专业也就更加说不清楚了。如果要分清院校的类型和专业的类型,应该对既有院校和既有专业进行一次梳理,明确每一所院校是哪一类,从而设置相应的专业,如此就非常清楚了。

网友们,今天就提供这些资料与分析。最后提个建议,既然目前在实际当中尚不能清晰学术/型、应用型、职业/型本科之间的界线,用人单位也并不是以此为依据聘用员工,考生也就没有必要计较这些说不清理还乱的名词概念,本着实用原则选择专业即可。如果你对某个专业有兴趣,如果你又觉得这个专业就业没有问题,如果学校的各种条件你也能够接受,管它什么类型的本科,能上则上,不就是为了毕业之后找个工作吗,能够达到目的即可,何必拘泥于名词概念呢。不知你们对此有何想法,期待谈谈见解,留言讨论。谢谢阅读与关注。

普通本科跟高职本科

本科分为普通本科、应用本科、职业本科,高校也因此分为普通型高校应用型高校职业/型高校。这似乎很是清楚,然而到了实际当中并非如此。具体到一所大学,你能够说清楚它是什么型的吗?有的能,有的不能。比如医科大学,你说应该归入学术型、应用型还是职业/型?从医本来就是一种职业啊。

最为典型是独立学院,其一出生就定位于应用型。可是20多年了,没有哪所独立学院能够说清楚其到底“应用”在哪些方面。按照相关要求,举办校没有的专业,独立学院不能设立,也就是说独立学院只能复制举办校的专业。985高校是普通本科高校吧,也是学术型或研究型高校吧,按照规定,其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是其复制版本,除了在教学内容、考核内容上删繁就简之外,与举办校的学术型没有什么不同,而是一样一样的。

正因为如此,有的人说独立学院注定要失败,因为是用学术 型的培养方式去培养应用型的人才,牛头不对马嘴,焉有不败之理,路数不对、南辕北辙嘛。又有人称,独立学院是间缩版的学术型。仅从这一点看,独立学院也必须进行转设,以便完全摆脱举办校的约束,变为名副其实的应用型院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