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招生与高考生的区别(单招可以报口腔医学专业吗)

个人学习 6 0

对口高考和高考

第一步:预测考生的高考水平。第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需要家长和考生共同对考生的高考水平进行预测。预测的依据有考试高三以来的考试成绩、考生学习状态和考试心理素质、考生所在高中往年的高考情况等,掌握的信息越多,就越能精准预测。预测的结果不必很精确,能够作为大体的判断依据即可。

举例说明-我们以北京考生W同学为例,经过分析,W同学的高考水平在全市2000-3000名左右。

第二步:根据第一步的预测结果圈定高考统考目标院校层次。

我们根据2020及2021年北京市高考的录取数据为基础,对39所强基院校的高考统招录取层次进行分层如下:

举例说明-根据上一步的预测,W同学参加高考统考的目标院校应在第四层,目标院校为北理工、武大、天大等高校及同分数段的其他高校(贸大、央财等)。由于各高校在每个省的录取分数段有所差异,读者朋友可参照上图对强基计划招生院校(即原985高校)在本省的招生情况进行分层。

第三步:结合自身报考意愿,选择高一层、两层、三层或四层的几所高校作为目标院校。报考意愿主要是本人的策略倾向和专业意向。策略倾向是指考生是偏好高风险高收益的冒险还是偏向求稳;而专业意向是考试愿意选择的专业是否是强基计划中录取分数较高的专业,目前强基计划中招生较多的专业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中文(古文字方向)、历史、哲学,其中数学、物理的录取分数较高(数学最高),其余专业则相对较低,此外从通常情况考虑,一所高校的优势专业会比弱势专业录取分数要高(判断专业是否为优势专业,可参考教育部学科评估的相关结果)。如果是非常希望就读名校,对专业容忍度较高,且愿意冒险(最好是具备一定竞赛基础)的考生,雨辰认为可选择高三层到四层的高校报考;如果是专业容忍度和冒险属性能够满足其一的,雨辰建议可选择高二层到三层的高校报考;如果不愿意冒险,且只愿意就读数学专业或目标高校王牌专业的,雨辰建议可选择高一层到二层的高校报考。

当然,向上选择高校层次是有上限的,一般而言,具备考取第四层院校能力的考生,才能考虑报考第二层高校的强基计划;具备考取得华东五校能力的考生,才能考虑报考清华和北大的强基计划;破格考生可在前两条的基础上下降一层(即,具备考取第四层院校能力的破格考生,可以考虑清北强基)。此外,考生和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跨层次选择多所目标院校进行下一步研究。

举例说明-就W同学而言,假定其并非破格考生,则应从第二层和第三层高校中选择强基目标院校。如果执意选择报名清北,则只能指望高考超常发挥才能入围,且即便入围,面临大量竞赛生的竞争,录取的希望也十分渺茫。

第四步:选定目标院校后深入研究招生简章,并结合个人情况和院校特点,最终选定报名院校完成报名。有关各高校招生简章的信息汇总,读者朋友们可以参考一些自媒体和相关网站,例如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微信公众号学科竞赛网等,除了招生省份、招生专业、报名时间、高考成绩和破格入围要求等基础信息外,还需要重点关注入围比例、考试形式和内容、专业培养方案介绍等信息,并通过网上查询和向往届考生咨询的方式了解目标院校的入围分数线及考试特点。

举例说明-经过前三步的选择,W同学选定了复旦、上交、浙大、南大四所目标院校,W同学有一定竞赛经历(信奥省一层次),也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强基计划中只希望报考数学或物理专业,在城市方面,来自北京的W同学更希望到同样是一线城市的上海就读。综合考虑后,W同学选择了面试入围比例较大,数学、物理学科均具备较强实力但数学竞赛生相对不多(相对复旦而言)的上海交通大学,作为报考院校。

一、F同学的2021强基之旅

F同学(雨辰的弟弟)是来自河北省某重点中学的考生,高中前有奥数学习经历,高中阶段在我的建议下选择了信息奥赛并取得了省一的成绩。如上文所述,省一选手遗憾成为自招取消的最大输家,信奥省一就更是令人遗憾了(强基招生中没有信奥对口专业)。还好,F同学本人一直保持了乐观的态度,并在2021年参加高考。在学习成绩方面,F同学在高三下半学期的全省联考中成绩在省300多名,考虑到联考受疫情影响有部分学生未参加及F同学成绩波动较大等原因,初步分析F同学高考成绩应在省300-1000名左右。经过初步选择,雨辰给F同学选定了上交、中科大、浙大、南大、北航作为目标院校。主要考虑因素是所选院校具备较强信科实力,以便在校期间获取优质自学和竞赛资源。最终,F同学自主选择了上海交大作为报考院校。在专业上,雨辰建议他选择了数学和物理,同时不服从调剂。雨辰的想法是,F同学即便不能通过强基计划进入上交,也能够参与正常高考录取,选择其他985大学的理想专业,因此,没有报考生物、化学、生物医学等专业。

高考成绩发布后,F同学成绩在河北省700多名,虽然不尽如人意,但雨辰预测这个成绩是可以入围上交的校考的。雨辰第一时间通知F同学开始准备校考(重点是突击数学竞赛知识,同时准备自我介绍),并在大约1天后查询到F同学取得了校考入围资格。校考期间,雨辰通过交谈,认为F同学的发挥比较正常,在笔面试中出现了部分数学竞赛内容,F同学有所接触,但并非十分了解。雨辰预测F同学是有可能被录取的,但不是很有把握。在校考的同时,雨辰根据之前的准备工作与F同学大体商议了高考志愿的顺序并完成填报,经过分析,F同学应该会被华科计算机专业、哈工大(深圳)计算机专业或北理工的信息大类这三个专业之一录取,在征求了F同学本人的意见后,将这三个志愿的顺序调整为北理工信息大类-华科计算机-哈工深计算机(F同学最想来北京,另外不愿意在太小的校区就读)。

校考成绩在几天后发布了,很遗憾,F同学没能被录取,但其已经远超上交强基的最低录取线,达到了其他几个未报考专业的录取分数。这次的强基之旅,雨辰认为F同学已经在校考中展现出了自身的一定水平,但由于报考的是分数较高的数学、物理专业,同时F同学的高考成绩并不占优,因此与上交擦肩而过。最终,F同学在高考普通批中被北理工信息大类录取(大一结束后根据在校成绩分流到计算机、软件、自动化、光电等专业),继续参与新一轮的内卷...鉴于F同学具备一定的竞赛基础和作为高考大省考生的应试能力,雨辰对其能够在大类专业中争取到满意的分流专业保持谨慎乐观。​同时,雨辰认为,选择中游985高校的信息类专业,比就读华五高校的生化类专业,可能更有价值。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的主要内容了,下期内容中,雨辰将同大家继续分享对强基计划39所招生院校的大盘点。我们下期再见~

关于教育交流群:各位读者如有涉及强基计划报考、高考报志愿或法学专业学生考研、就业等有关教育、升学的相关问题,欢迎扫码加入教育交流群来讨论。

同时,欢迎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城市漫游者

单招和高考有什么区别

对口高考是由省单独命题,单独划录取分数线,单独录取,考试内容为职高教材,相比普高教材难度较低,特别是数学和英语,这对中职生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专业课又是每个学生的强项,所以升学率更高;对口高考相对竞争力小,同一院校招生中对职业教育对口升学考试录取分数大大低于普通高中录取分数,录取率较高;对口高考与普通高考同属国家高校统招考试,毕业后在学历证书、就业分配、保送研究生等方面均享受同等待遇。

单招生和高考生的区别

(1)、高中阶段学习的内容不同。对口升学班不采用普高教材,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由各省自行编写教材;各个专业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指定与专业相关的统一的教材。

(2)、高考试卷与普高生不同。对口升学各科高考试卷均由各省市自行单独命题,各专业考生语数外三科试卷相同,各专业综合卷再分专业单独命题。

(3)、在选学专业的时间上与普高生不同。普高生在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后,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成绩报考不同的高校,选学不同的专业;对口升学则是在技校学习阶段就要选好自己所学的专业,并报考高校的这个相关专业,上大学后还是继续学习这个专业。

(4)、培养的目标不同。职高对口升学的考生升入大学后,培养的目标基本上是社会上急需的各种高级实用型人才,而不是研究型人才。这些学生毕业后,他们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就业更容易。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